1.判断题- (共1题)
(1)根据唐朝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西游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文献。( )
判断: ;改正: 。
(2)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
错误
改正
(3)明朝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 )
判断: ;改正: 。
(4)明朝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
判断: ;改正: 。
(5)《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是徐渭。( )
判断: ;改正: 。
2.综合题- (共4题)
材料一: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內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材料一反映的唐朝长安城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原因。材料二:

(2)材料二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的意义。
材料三:这些商人从江南地区收买棉布、丝绸、食盐、粮食、竹木、茶叶、颜料、棉花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贩往各地,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们一般自称某省某府人,讲着家乡的方言,因此在当地人眼中,他们都是来自外地的客人。……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贩运货物,形成了各自的商业网络。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3)根据材料三列举“这些商人”在明清时期的两大代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材料二: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城,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哪一项改革?区域划分有何特点?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以明清两代的制度与政策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一: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卬,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沈括《梦溪笔谈》
(1)材料一所描述的科技发明是什么?写出该科技的发明者。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历史上世界科技发明数量及占比表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 | 472 | 19 | 4% | 453 | 96% |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享年表》
(3)根据材料三指出16世纪前后中国的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一:如下图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在①、②、③地区,唐朝采取的民族友好政策是什么?并举相关史实证明。
(2)根据图二指出管辖A地区的机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同时期其他边疆管理机构的名称。
材料二: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保持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笼络其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哪些管辖措施能够体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原则。3.选择题- (共14题)
①都发生过战争
②辽和西夏都向北宋称臣
③北宋需要给辽和西夏岁币
④北宋在边界开设榷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南美洲的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 B.“苏湖熟,天下足” |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D.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
A.唐诗﹣﹣“三吏”、“三别”﹣﹣白居易 | B.宋词﹣﹣《如梦令•寻寻觅觅》﹣﹣苏轼 |
C.明清小说﹣﹣《三国演义》﹣﹣徐霞客 | D.元曲﹣﹣《窦娥冤》﹣﹣关汉卿 |
A.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 B.“瓦子”是宋代政府创办的商业管理机构 |
C.元朝时,杂剧才开始形成 | D.宋朝经商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 |
选项 | 史实 | 史论 |
A | 宋朝设立市舶司 | 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
B |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 | 明朝灭亡 |
C |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 清朝统一全国 |
D |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 台湾正式建省 |
A.A | B.B | C.C | D.D |
①缩减军费开支
②文官主持军务
③武将作战要有“阵图”
④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A.阿保机建立辽 | B.赵匡胤建立北宋 | C.阿骨打建立金 | D.元昊建立西夏 |
A.皇帝沉迷享乐 | B.大臣结党营私 | C.葡萄牙侵略澳门 | D.朝廷不断加税 |
A.这项政策造成了当时沿海港口城市全部关闭 |
B.这项政策开始于乾隆皇帝时期 |
C.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民间对外往来 |
D.这项政策可以保证取得抵御外来侵略的胜利 |
A.《红楼梦》是当时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
B.康熙年间,四大徽班以徽调为基础形成了京剧 |
C.《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昆曲的传世之作 |
D.活跃在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郑板桥是其中之一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