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8426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0

1.综合题(共3题)

1.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材料三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皇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
2.
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史实,阐述“中国共产党的28年”。
(提示:结合表格所示的史实和所学的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28年”这一论题,抓住“两合、三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200字。)
时间
历史事件(关键词)
1921年
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4年—1927年
国民革命
1927年—1937年
国共对峙(革命道路)
1937年—1945年
全民族抗战
1946年—1949年
解放战争
1949年
开国大典
 
3.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英法美德等国先后通过革命或改革等方式,颁布法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手中,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成为新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一政治模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臧荣主编《历史必修1》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 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法通过革命,最终以什么形式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共同经验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选择题(共22题)

4.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社会变化。”其谜底应是
A.秦汉时期特征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宋元时期特征
6.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7.
常德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其中一小组成员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伟大的建筑工程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制造技术
8.
湖南的第一所近代化学校是
A.岳麓书院
B.白鹿洞书院
C.石鼓书院
D.时务学堂
9.
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通道转兵”的作用是
A.获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B.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10.
湖南和平解放后,***亲自通电嘉勉:“诸公率三湘健儿,脱离反动阵营,参加人民革命,义声昭著,全国欢迎。”材料中的“诸公”是
A.李宗仁、程潜
B.程潜、薛岳
C.陈明仁、李宗仁
D.程潜、陈明仁
11.
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下图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12.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13.
***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全国性抗战局面形成
D.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14.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下面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图1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图2现象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
C.图3场景标志着中华民族摆脱民族压迫,实现了完全独立
D.图4反映的史实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统治的垮台
15.
《***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而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A.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使华北全境解放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6.
湖南隆回人魏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下哪一项属于他的观点?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17.
1943年11月,日军进攻湘北重镇,中国军队拼死抵抗,20万将士壮烈殉国,延缓了日军南下的步伐。这就是历史有名的
A.衡宝战役
B.常德会战
C.长沙会战
D.湘西会战
18.
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中国是世界强国B.美国重视中国抗战的作用
C.中国会打败日本D.美国将派兵参加中国抗战
19.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20.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最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21.
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该是
A.《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
B.《失落的文明:巴比伦》
C.《梨俱吠陀》
D.《雅典政治制度》
22.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23.
目录索引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最适合作下图第六单元标题的是
A.步入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战后初期的世界
24.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882年,由德意奥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B.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D.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5.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托洛茨基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促使俄国由专制走向民主
C.为社会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