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科技)
材料一: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天才发明,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1)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转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2)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哪一时期?
(3)想一想,罗盘应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文学)
材料二: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5)中国古典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什么?
(6)读下面辛弃疾(1140年—1207年)的词,回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科技)
材料一: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天才发明,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1)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转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2)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是在哪一时期?
(3)想一想,罗盘应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文学)
材料二:按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七个历史时段,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戏曲、小说,在创作和理论上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
(4)唐代是哪一文学形式创作的黄金时期?(5)中国古典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是什么?
(6)读下面辛弃疾(1140年—1207年)的词,回答: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首词体现了辛弃疾怎样的词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辛弃疾“沙场秋点兵”是抗击哪一少数民族对南宋的入侵?
2.
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古代的统治者一直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他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2)据材料一,归纳唐朝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4)宋朝时期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新的特点: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但人口增长过快,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6)明清经济发展因人口增长出现了哪些问题(举1例)对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他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的名称。(2)据材料一,归纳唐朝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自唐朝中期开始的南北经济格局的演变到南宋时最终完成;世界上最早的“货币革命”在一个偏远的四川地区开启;海外贸易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材料中“南北经济格局演变”指的是什么?“货币革命”是指什么货币的出现?(4)宋朝时期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新的特点:海外引进的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商人数增多,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但人口增长过快,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李建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5)请写出一种从海外引进的粮食作物。举出一个“商帮”代表。(6)明清经济发展因人口增长出现了哪些问题(举1例)对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之间的交往)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及与公主回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二:两宋时期,汉族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并势而立,其间民族间有冲突斗争,但更的是相互交融,尤其是边疆地区在同中原地区的交往中学习到先进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3)写出同南宋并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概括材料中两宋时期民族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
(国与国间的交往)
材料三:《唐朝中外交往图》和《郑和下西洋图》

(4)《唐朝中外交往图》中①指的是哪一对外交往事件?
(5)读《郑和下西洋图》,写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来就不需要外国货物。因为茶叶、瓷器,丝绸等是西洋各国必需的东西,联体谅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你们的生活之需。
(7)乾隆帝对中外贸易的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8)综上材料,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交往史,谈谈你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民族之间的交往)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赞普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及与公主回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旧唐书》卷196上
(1)材料中的“赞普”是谁?材料反映的是贞观年间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二:两宋时期,汉族政权和各少数民族政权并势而立,其间民族间有冲突斗争,但更的是相互交融,尤其是边疆地区在同中原地区的交往中学习到先进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2)请举出西夏政权学习汉族统治的一项史实。(3)写出同南宋并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概括材料中两宋时期民族交往产生的积极影响。
(国与国间的交往)
材料三:《唐朝中外交往图》和《郑和下西洋图》

(4)《唐朝中外交往图》中①指的是哪一对外交往事件?
(5)读《郑和下西洋图》,写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我们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来就不需要外国货物。因为茶叶、瓷器,丝绸等是西洋各国必需的东西,联体谅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你们的生活之需。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6)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怎样的对外交往政策?(7)乾隆帝对中外贸易的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8)综上材料,通过对比古今中外的交往史,谈谈你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简答题- (共1题)
3.选择题- (共15题)
7.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农桑辑要》颁布
③回族形成
④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⑤建立行省制度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农桑辑要》颁布
③回族形成
④景德镇制瓷业兴起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⑤ |
D.①②③④ |
9.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
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
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
D.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军70周年活动在青岛举行。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此曾建立了防备倭寇侵扰的护卫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
A.岳飞 |
B.文天祥 |
C.戚继光 |
D.魏征 |
13.
1684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康熙帝 |
B.雍正帝 |
C.乾隆帝 |
D.顺治帝 |
14.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强化封建皇权 |
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
C.监视官民 |
D.控制国家兵权 |
15.
下图电影讲述了清朝乾隆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这支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的一支 |
B.蒙古族的一支 |
C.回族的一支 |
D.维吾尔族的一支 |
17.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有一项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它是( )
A.《天工开物》 | B.《齐民要术》 | C.《农政全书》 | D.《本草纲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