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805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5

1.判断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北宋开封的城市商业活动极为繁盛。北宋时,汴梁城中不再按唐朝时的旧制设置东、西市,大街上到处都有商店,从宫城正门宝德楼起,各街巷不仅有官衙、寺院、馆驿、这官贵人的住宅,而且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散布其间。开封城中的官署、市、居民区已呈现出交错分布的格局,以前那种森严的坊市界限已荡然无存,商业机构和商业活动已完全深入居民区,从而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交易时间上看,交易可以从早到晚,有了“夜市、早市”(即“鬼市子”),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限制。坊市界限完全被冲破,商业区(市)已经渐伸入居民区(坊)里,从而使这一时期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型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市场。“瓦子”“勾栏”等市民游艺场所的大量出现和存在,表明伴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城市中迎合居民需求的市民文化已经兴起。

——摘编自《历史材料与解析一必修二》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涂“未涉及”。
(1)开封是北宋时期的商业活动中心,商业极为繁盛。
(2)开封城的离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坊市界限且不再受交易时间限制。
(3)开封和杭州是两宋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
(4)城市娱乐场所的大量出现和存在是市民文化兴起的重要表现。
(5)开封城的商业市场依然为封闭性市场。

2.综合题(共4题)

2.
文物证史。阅读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17世纪,中国犁由荷兰人带入欧洲。由于中国犁简便轻巧,操作容易,节省畜力,而工作高效,因此,很快就在欧洲推广开来,……甚至还传到了美国。到18世纪,中国犁已是欧洲最便宜而又最好的犁。后来,欧洲人在中国犁的基础上设计出钢架犁,进一步提高了工效,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的到来。
(1)根据图文:对欧洲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中国犁是 (填直辕犁或曲辕犁);在中国历史上,这种犁最早出现于 时期。
(2)根据材料,欧洲人在中国犁的基础上进行了什么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3)南宋《耕获图》描绘了一幅江南地区农业庄园繁忙生产的景象,直观地反映了南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归纳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创立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列举宋朝“已呈颠峰状态”的科技成就一例。
4.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孤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徜徉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的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并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试举唐朝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
(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5.
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话说元朝”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分析材料】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两点历史信息。
(2)材料中使“天下为一”的人物是谁?
【理解学习】
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3)以上材料体现出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论从史出】
史实
结论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以上史实,你会推理出什么结论?

3.选择题(共9题)

6.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苏轼
B.关汉卿
C.汤显祖
D.辛弃疾
7.
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
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
8.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其中“一路”是指“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9.
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0.
以下不属于清朝前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瓷都景德镇盛产唐三彩B.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C.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D.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11.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以下属于“杏林”著作的是(  )
A.《九章算术》B.《本草纲目》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
12.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开始遭受外国侵略,由此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哪项史实体现了上述特点?( )
A.靖难之役B.雅克萨之战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4.
在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   B.    C.    D.

4.填空题(共1题)

15.
阅读《金、南宋、西夏对峙图》,将相应字母的代号填入图中的方框内。

A:大散关
B:南宋都城临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