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既有刀光剑影,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
(1)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谁?北宋和辽达成的什么盟约使两国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南宋时英勇抗击金军却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的人物是?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列举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一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中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与图三有关的这次航海活动最远到达哪里?如何评价这次航海活动。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朝中期领导抗倭斗争的民族英雄是谁?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清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消极影响。
(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既有刀光剑影,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
(1)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谁?北宋和辽达成的什么盟约使两国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南宋时英勇抗击金军却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的人物是?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列举清朝时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一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中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史实。与图三有关的这次航海活动最远到达哪里?如何评价这次航海活动。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以前中外关系的主要特点。明朝中期领导抗倭斗争的民族英雄是谁?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清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的消极影响。
(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2.
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以巩固其封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如何完善这种制度的?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从材料中找出该政策实行的原因。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是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什么制度?图二反映的是哪个王朝建立的什么行政制度?
(4)材料四中的A、B皇帝分别指谁?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政治上的什么趋势?
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到五代时进一步造成武夫跋扈、悍将称雄的后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威胁中央政权的局面,以文臣代替武将实施统治。材料三

材料四
A.皇帝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
B.皇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
(1)材料一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如何完善这种制度的?明朝时该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从材料中找出该政策实行的原因。
(3)材料三中,图一反映的是建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的什么制度?图二反映的是哪个王朝建立的什么行政制度?
(4)材料四中的A、B皇帝分别指谁?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政治上的什么趋势?
3.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材料三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是隋朝开凿的什么水利工程?起到什么作用?请写出图二的生产工具名称。据图三回答,唐、宋、清初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第一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最早的纸币是什么?“第二次商业革命”中出现的哪部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选择题- (共24题)
9.
关于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临安城内最繁华的场所是大相国寺 |
B.杂剧形成于元代,演出活动遍及城乡 |
C.瓦子是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D.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不受当时民众重视 |
12.
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对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宋朝时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
B.宋代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 |
C.当时丝织业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方 |
D.宋代商业繁荣但是经商时间受到限制 |
17.
2019年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330周年,该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有效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
B.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
D.加强了对我国西北边疆管辖 |
19.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明清时期,引进并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 |
B.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
C.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
D.清朝前期,著名的工商业市镇有盛泽镇等 |
21.
明朝在科学技术和文学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是徐光启 |
B.《农政全书》是明初一部重要的农学著作 |
C.《水浒传》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
D.《西游记》抒发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
26.
关于明代建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女真贵族南扰 |
B.明长城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设施完善 |
C.明朝的北京城是朱棣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的 |
D.明朝北京城核心是皇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