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41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综合题(共4题)

1.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
(3)朱元璋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哪一官职?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4)清朝雍正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和宋代不同农作物平均亩产量
朝代
两汉


农作物



产量(市斤)
140
154
185
平均亩产
240
160
120
 
材料二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材料三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材料四 反映宋代经济发展的图片及文物材料 

材料五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最高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2)根据材料二,试概括宋代粮食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最能用来证实材料三观点的是哪一幅图?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3.
(1)观察图一,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的方框内:
A.鸭绿江B.嘉峪关
(2)简述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
(3)观察图二,请将下列地点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刘家港B.红海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摄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这一时期哪位高僧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一重大发明,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具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简答题(共1题)

5.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请写出阎立本的作品名称,并写出该作品与唐朝哪一史实相关?
(2)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3)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兴盛,小说逐渐繁荣,请各举代表作品一例。
(4)戏剧在中国古代不断发展与完善,请举出两位宋元以来的戏剧家。

3.判断题(共1题)

6.

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为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顺治帝和康熙帝分别册封西藏两位首领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 乱;乾隆时期,乾隆帝下令擒拿大小和卓,平定了分裂祖国的叛乱;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管理 西藏地区,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在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 巴勒喀什地,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以下表述能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以上材料所表达 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 涂“未涉及”。

(1)在清朝前期,中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2)为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乾隆皇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
(3)我国当时的疆域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
(4)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0多个民族,他们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5)清朝的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4.选择题(共11题)

7.
下列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体现盛唐诗人杜甫对祖国河山的赞美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体现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的词风
C
“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窦娥冤》
《窦娥冤》是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京都竹枝词》
《红楼梦》在民间传播,受到市民喜爱
 
A.A
B.B
C.C
D.D
8.
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9.
关于下列表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30415
43.2%
5148529
56.8%

11240780
62.9%
6624296
37.1%
 
A.宋朝时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北方人口总量在逐年不断减少
C.唐朝时经济重心尚未转移
D.人口南迁有利于经济格局变化
10.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元代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11.
根据下列资料,判断这位少年生活的时代大约是
①他吃过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一占城稻
②在瓦子里看武术表演
③使用的货币为“交子”
④满心欢喜地等待中秋节的来临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2.
铁木真曾经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下列事迹与他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
《郑和下西洋》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大型历史电视剧。下列情节可能出现在电视剧中的是
A.明太祖是大航海的决策者和组织者
B.海外番国随郑和船队到达中国
C.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
D.郑和船队最远抵达地中海沿岸
14.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B.宋代,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南方人以米饭为主
C.乐山大佛开凿于唐朝,高71米,肩宽24米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15.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设置军机处
A.削弱了皇权
B.加强了相权
C.抑制宦官专权
D.君权高度强化
16.
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D.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17.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则它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简答题:(1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