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12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3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自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2.
宋元科技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邮票话科技]
 
(1)图一邮票反映了我国哪项发明的发展历史? 
(2)图二邮票中的人物是谁?此邮票反映了宋元时期取得的哪项科技成就?
[名人论科技]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而且,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请你举例说明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3.
阅读图文后回答问题:

(1)图中的漫画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2)清朝的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这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4.
(题文)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什么作用? 
(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3)清朝前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积极作用?
5.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清)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图片中的人物为明太祖,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特务机构?
(2)材料二是顾炎武对哪一制度的抨击?结合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2.列举题(共1题)

6.
列举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及作者

3.选择题(共12题)

7.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赞美唐朝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的一句诗。这两位诗人是(  )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贺、杜甫
D.李贺、杜牧
8.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9.
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A.诗B.词C.曲D.小说
10.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腐败B.社会动荡C.土地兼并严重D.陕西北部连年大旱
11.
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帝D.乾隆帝
12.
清朝时,某书生因为写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而被政府杀害,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大兴文字狱B.焚书坑儒C.提倡言论自由D.重视人才
13.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东南到
A.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B.太平洋
C.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D.南海诸岛
14.
京剧作为国粹形成于何时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15.
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A.皇太极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
16.
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
①马六甲海峡  ②红海沿岸  ③印度半岛  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18.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4.填空题(共3题)

19.
请写出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0.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写出下列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
(1)唐朝——
(2)北宋——
(3)南宋——
(4)清朝——
21.
请写出与以下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2)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3)明代著名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列举题:(1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