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16-2017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70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1

1.综合题(共3题)

1.
唐宋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经济重心完成南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
(1)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据材料,“新的手工行业”指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哪儿?“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从三国到五代,北方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3)据材料,概括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识读图一、图二

(1)图一从侧面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用唐朝的相关史实说明“汉藏一家亲(图二)”。
材料二
识读图三、图四

(2)图三中的C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图四中的D、E两个政权在当时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材料三识读图五

(3)从图四(见材料二)到图五局面的实现,是由哪一个民族完成的?试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五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试简要分析统一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交融的关系。
3.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他是怎样贯彻这种治国思想的?
材料二据记载,宋朝时期GDP(社会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80%……全国读书风气浓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这一文治局面较好地防止了武将篡权的出现,但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暴露出了其综合武力薄弱的特点。
(2)材料所述现象是宋朝哪一政策的体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这一政策的重要历史影响。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3)根据所述反映了元朝哪一行政制度?“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说明了什么?

2.选择题(共13题)

4.
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A.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B.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仿照中原王朝制度,管理政权
D.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5.
“风波亭上起阴风,一统山河志复空。千古奇冤谁肯信,神州争唱满江红。”诗中所述英雄人物是
A.寇准
B.岳飞
C.陆秀夫
D.文天祥
6.
泰国香米在我国卖的非常火爆。早在宋朝时,人们就能品尝或种植外来优良稻米——占城稻,它引进于
A.越南
B.泰国
C.新加坡
D.缅甸
7.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一批商品到泉州市场上销售,对这一市场行为进行管理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礼部
8.
《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A.辽宋并立
B.宋与西夏并立
C.北宋与金并立
D.南宋与元并立
9.
***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B.先后灭西夏、金、南宋
C.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D.实行“治国安民”的治国方略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权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中书省
D.台湾府
11.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是
A.东北
B.台湾
C.蒙古
D.西藏
12.
下列对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签订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13.
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对这一历史阶段认识错误的是
A.“五代”政权更替均为武将夺权
B.“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C.尽管政权分立,但社会仍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4.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材料中“太祖”是指
A.松赞干布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
15.
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力
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6.
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
A. 河北曲阳 B. 福建泉州 C. 江西景德镇    D. 河南开封

3.填空题(共1题)

17.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A.
B.
C.
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