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反抗外来侵略)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地区,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于1684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其意义是什么?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情景,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了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结合。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2)图二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地区,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于1684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其意义是什么?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情景,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了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意义是什么?
2.
(巩固祖国统一)
材料一见下图,唐藩会盟碑

材料二“喜欢革之不作,惟亲好是崇,岂不盛欤?”
——唐藩会盟碑碑文
材料三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
——公元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
材料四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编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说“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开始于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后来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3)这一民族地区还有哪一个宗教领袖需经中央政府册封?
(4)读材料四,请说出清朝为巩固对新疆的统治,由康熙帝和乾隆帝分别平定了什么叛乱?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新疆实施有效管辖?
材料一见下图,唐藩会盟碑

材料二“喜欢革之不作,惟亲好是崇,岂不盛欤?”
——唐藩会盟碑碑文
材料三国务院特准经金瓶掣签认定的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转世灵童坚赞诺布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举行坐床典礼,并授汉藏两体文金印金册,用示荣褒,以期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之历史传统。
——公元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
材料四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编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说“今班禅转世业已法定,特依历史定制……”这个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开始于哪个朝代?这个朝代后来为加强对这一民族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3)这一民族地区还有哪一个宗教领袖需经中央政府册封?
(4)读材料四,请说出清朝为巩固对新疆的统治,由康熙帝和乾隆帝分别平定了什么叛乱?清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新疆实施有效管辖?
3.
(强化集权专制)
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材料四有人形容明朝的进士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高宗是哪一朝皇帝?”
(1)材料一中的“君相之争”,朱元璋是怎样解决的?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关于军机处大权在握的一本书,图二是军机处的办公房,与紫禁城的其他高达建筑相比,军机房高不过城墙,刻意建得很低矮。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大权在握的军机处的办公房刻意建得很低矮。
(3)材料二中的图三所设置的机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你之为什么?有哪些危害?
(5)阅读材料四,说明为什么明朝进士视野如此狭窄?
材料一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刑部尚书徐乾学的儿子,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材料四有人形容明朝的进士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高宗是哪一朝皇帝?”
(1)材料一中的“君相之争”,朱元璋是怎样解决的?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2)材料二中的图一是关于军机处大权在握的一本书,图二是军机处的办公房,与紫禁城的其他高达建筑相比,军机房高不过城墙,刻意建得很低矮。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把大权在握的军机处的办公房刻意建得很低矮。
(3)材料二中的图三所设置的机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冤狱的做法被人们你之为什么?有哪些危害?
(5)阅读材料四,说明为什么明朝进士视野如此狭窄?
4.
(题文)(对外交往之变)
材料一见下图《郑和》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四2018年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盛大召开。在外媒看来,从中俄亲密互动,到印巴同台,再到伊朗总统来华……上合峰会框架下的每一个议程,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关键词:合作。
(1)与材枓一有关的历史壮举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清朝特许的什么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
(4)学以致用:由以上材料你能看出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变化吗?不同的对外交往政策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结局?我国当今对外交往应该坚持什么政策?历史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材料及学习过的知识,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写一篇短文,谈一谈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材料一见下图《郑和》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四2018年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盛大召开。在外媒看来,从中俄亲密互动,到印巴同台,再到伊朗总统来华……上合峰会框架下的每一个议程,指向的都是同一个关键词:合作。
(1)与材枓一有关的历史壮举是什么?发生在什么时候?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清朝特许的什么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这一政策有什么危害?
(4)学以致用:由以上材料你能看出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变化吗?不同的对外交往政策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结局?我国当今对外交往应该坚持什么政策?历史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材料及学习过的知识,选择一个或几个角度写一篇短文,谈一谈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2.选择题- (共30题)
8.
“中国地方有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元朝“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实行的是
A.郡县制 |
B.三省六部制 |
C.行省制 |
D.人分四等 |
10.
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A.北宋初期,发明雕版印刷,后来又发明活字印刷 |
B.南宋时期的海船上安装的指南仪器叫“司南” |
C.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战争 |
D.中国的火药15世纪的时候传到了欧洲 |
13.
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子。下列对瓦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
B.是宋代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C.瓦子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
D.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16.
绘制知识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元朝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
B.辽、西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C.南宋是北宋政权的继承者 |
D.民族间的战争是宋元时期的发展主流 |
18.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
C.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
19.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22.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皮日休诗) |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
23.
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 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
C.下午读读唐诗、宋词 |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
24.
有人说,新成立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的另一个腹地。在元朝,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被称为“腹里”。当时被称为“腹里”的是( )
A.山东 山西 河北 | B.山东 山西 河南 |
C.山东 山西 陕西 | D.山东 山西 北京 |
25.
明清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迅速,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
B.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 |
C.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
D.晋商、徽商等商帮垄断了市场,妨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
26.
昆剧又称昆曲、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昆山腔。有关昆剧说法正确的是
A.昆剧的代表作有《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等 |
B.昆剧又叫皮黄戏 |
C.由于不再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昆剧逐渐走向衰落 |
D.昆剧就是后来的京剧 |
27.
下图四部小说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有关“四大古典名著”说法正确的是

①《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②《红楼梦》是由两位作者写成的
③《水浒传》是明代中期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
④《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①《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②《红楼梦》是由两位作者写成的
③《水浒传》是明代中期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
④《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30.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1603年8月25日从外星球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最不可能的是
A.观看京剧表演 |
B.在大街上买了一个烤地瓜 |
C.阅读《本草纲目》等著作 |
D.了解八股取士 |
31.
明清时期,我国科技水平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现了不少的科技著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被称作“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
④《农政全书》被称作“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①《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被称作“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
④《农政全书》被称作“中国18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