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会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三

材料四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全盛日”指什么局面?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之称。
(2)据材料二,指出这首词的作者,并分析这位作者词风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
(4)据材料四,指出图三《梦溪笔谈》中所记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并分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影响?
(5)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会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帮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材料三

材料四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全盛日”指什么局面?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之称。
(2)据材料二,指出这首词的作者,并分析这位作者词风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你知道这部著作的名称吗?
(4)据材料四,指出图三《梦溪笔谈》中所记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并分析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影响?
(5)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为指南针传入欧洲作出贡献的人是谁?此项发明有何作用?
2.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盛城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匀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判乱。康照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判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判乱。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据材料,指出元朝是由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盛城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匀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判乱。康照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判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判乱。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据材料,指出元朝是由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在西南、东南地区设置的相应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3.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材料中的“运潜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个著名的工程?其中流经苏州地区的这段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经济上的措施。
(3)材料三中图1中的农具名称是什么?并写出图2中纸币的名称?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哪一个手工业部门非常繁荣?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
材料二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材料中的“运潜商旅,往来不绝”得益于哪一个著名的工程?其中流经苏州地区的这段叫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在经济上的措施。
(3)材料三中图1中的农具名称是什么?并写出图2中纸币的名称?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哪一个手工业部门非常繁荣?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选择题- (共21题)
4.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史记》 |
B.《资治通鉴》 |
C.《金刚经》 |
D.《农政全书》 |
5.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傍晚)。”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细致 |
B.市民生活丰富 |
C.民间艺术精湛 |
D.边境贸易繁荣 |
10.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12.
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与辽、西夏、金的战争往往付出一定的代价议和,最终被少数民族所灭,然而,历史学家陈寅格对宋代文化给以极高赞誉“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开拓创新的史学著作,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确属中国文化之瑰宝。由此可知,宋代
A.文武兼备 |
B.重文轻武 |
C.重武轻文 |
D.以文驭武 |
14.
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经济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情况属实的是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④中国商船已远达非洲东海岸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③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④中国商船已远达非洲东海岸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
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据图判断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大闹天宫—《西游记》 |
B.黛玉葬花—《西厢记》 |
C.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
D.武松打虎—《水浒传》 |
21.
10岁的小刚在一本课外读物中看到“八股取士”这个陌生的词语,哥哥小明给他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
B.题目选自“四书”“五经” |
C.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
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
22.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
23.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A. 民族矛盾尖锐 B. 皇权高度膨胀
C. 工商业市镇繁荣 D. 近代科学传入
3.填空题- (共4题)
25.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_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
27.
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________》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宋应星所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