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鉴真东渡 图2玄奘西游 图3郑和下西洋
(1)图1、图2两位高僧生活在我国哪一朝代?他们的活动分别推动了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教科文鉏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踞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3)材料一图3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空前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是哪里?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图1鉴真东渡 图2玄奘西游 图3郑和下西洋
(1)图1、图2两位高僧生活在我国哪一朝代?他们的活动分别推动了和哪个国家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教科文鉏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踞西北地区导致陆上丝路中断,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的原因有哪组织些?(3)材料一图3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古代空前的航海壮举,请问它发生在哪个朝代?郑和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是哪里?主要目的是什么?
2.
中国政府自古注重民族关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当时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的由宜政院直接统辖的机构是什么?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金奔巴瓶(见下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两项即可)
材料四: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一:唐蕃会盟碑,公元823年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当时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的由宜政院直接统辖的机构是什么?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三 金奔巴瓶(见下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列举两项即可)
材料四: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没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年三百六十目,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资国所踞,今余既來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踞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
(1)材料一诗句出自我国哪位抗倭英雄之口?那时的倭寇是指哪国的不法商人和海盗?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当时台湾被哪个国家占据?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3)材料三中的“罗刹”指的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清朝哪位皇帝分别在1685年和1686年命令清军两次出击雅克萨?1689年,双方代表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4)上题中涉及的人物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材料一:“一年三百六十目,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资国所踞,今余既來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踞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
(1)材料一诗句出自我国哪位抗倭英雄之口?那时的倭寇是指哪国的不法商人和海盗?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当时台湾被哪个国家占据?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3)材料三中的“罗刹”指的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清朝哪位皇帝分别在1685年和1686年命令清军两次出击雅克萨?1689年,双方代表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什么?
(4)上题中涉及的人物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2.选择题- (共24题)
8.
宋代农业的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庶等绝大部分进入市场。 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以 上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
A.城市崛起 | B.草市繁荣 |
C.商品经济繁荣 | D.农业迅速发展 |
12.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 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 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
15.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①文化专制达到项峰
②官吏贪污腐败成风
③科学技术不受重视
④白银大量外流
①文化专制达到项峰
②官吏贪污腐败成风
③科学技术不受重视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7.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18.
“文体既如此板滞……不能发表个人的见解,知识分子埋首于空洞的形式和口头禅中,以猎取功名,日久年深,至于民族的智慧,为之蔽塞”。材料反映了
A.大兴文字狱的危害 | B.科举制度的最终废除 |
C.八股取士的弊端 | D.宋朝重文轻武的利弊 |
19.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0.
某电视局制作中心,拟拍一部《雍正王朝》的电视局,请你负责装道具,下面道具中,你必须准备的是( )。
A.“杯酒释兵权”用的酒杯 | B.“宣政院”的官署牌 |
C.“军机处”的官署牌 | D.“出使西洋”用的海船 |
21.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
B.由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 |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D.它的作者被称为“医圣” |
23.
朱元璋曾告诫子孙:“我朝今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此为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
B.扩张皇威,恫吓群臣 |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 |
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
24.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 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A.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 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 明朝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