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 我们对洋务运动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能根据洋务运动本身的实践来作出论断。我们认为,如果以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那末对洋务运动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在“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其目的不是要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而是要维护这种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封建政权。尽管如此,但重要的是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即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本意,是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事实却走向了他们预期的反面,这是他们始料所不及的。
(2)你同意戚其章关于“对洋务运动就应当基本肯定”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 我们对洋务运动是肯定还是否定,只能根据洋务运动本身的实践来作出论断。我们认为,如果以实践及其效果作为评价标准的话,那末对洋务运动就应当基本肯定。……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在“自强”和“求富”的口号下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其目的不是要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而是要维护这种关系及其上层建筑——封建政权。尽管如此,但重要的是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即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倡导者的本意,是想维护封建统治,而事实却走向了他们预期的反面,这是他们始料所不及的。
——摘编自戚其章《评价洋务运动必须以社会实践为标准》
(1)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口号。(2)你同意戚其章关于“对洋务运动就应当基本肯定”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四年抗战”完整包括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阶段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以局部抗战为起点,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起“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回顾历史,抗日战争由局部逐渐演变为全国抗战,是一个连贯、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来说,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起点,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续和扩展,二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民族抗日战争的完整历史框架,前后连贯,不可分割。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国际反西斯战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一 “十四年抗战”完整包括了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阶段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以局部抗战为起点,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起“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回顾历史,抗日战争由局部逐渐演变为全国抗战,是一个连贯、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来说,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基础和起点,全国抗战是局部抗战的延续和扩展,二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民族抗日战争的完整历史框架,前后连贯,不可分割。
——摘编自冯俊新《尊重历史面向未来——为“抗战历史”正名》
材料二 中国战场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节选)时间 | 日军陆军师总数 | 日军在中国师数 | |
合计 | 百分比 | ||
1937年7月 | 17 | 4 | 24% |
1939年冬 | 41 | 34 | 83% |
1942年冬 | 58 | 37 | 64% |
1945年8月 | 168 | 57 | 34% |
——摘编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
材料三 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不断催促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目的是配合德军合力夹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斯大林对苏联的处境十分清楚,要求中共要拖住日本,中共根据当时的形势,制订了战略配合苏军作战的原则。这一时期,经过几次会战,日军损失惨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人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8)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摘自戴燕《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据材料一,指出“十四年抗战”开始于什么时间?历程分几个阶段?(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与国际反西斯战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据材料二,“美洲航路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其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的新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新阶段。——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旗帜并概括其主要作用。(2)据材料二,“美洲航路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二,归纳其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共同作用。
4.
材料论述。
材料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制度。于是它立即被屏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的接连不断的战争。……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围绕主题、体现材料中心),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制度。于是它立即被屏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的接连不断的战争。……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苏俄的领导人。(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围绕主题、体现材料中心),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选择题- (共27题)
12.
“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这次“大会”的历史意义是
A.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B.开始确立***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
C.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D.确立***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13.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蒋中正,1945年8月14日”。连续接到三次此类电报后,经慎重研究,中共中央决定
A.***前往重庆谈判 |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
C.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
17.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选自《天朝的崩溃》)书中所写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
“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津战役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津战役
22.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致开幕词:“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我们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
B.进行土地改革 |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5.
“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战争期间参战各国共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上述材料叙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 |
B.性质 |
C.过程 |
D.影响 |
28.
据统计,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减少了2/3。导致上述变化主要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经济大危机 |
C.第二次世界大战 |
D.美苏之间的冷战 |
29.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该情景反映了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C.苏联成立 |
D.苏联解体 |
30.
《世界史现代篇》写道:“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B.欧洲共同体 |
C.欧洲联盟 |
D.世界贸易组织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9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