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天下安定,老百姓各安其业。那时,水旱灾害也比较少。皇帝下令在洛阳等地修建大型粮仓广储粮食。开皇末年,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
——摘编自《隋书》译文
材料二: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贞观年间,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满山遍野,粮食空前便宜。皇帝励精图治,官吏大多勤谨清廉。城市、乡村社会秩序良好,犯罪人数大大减少。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译文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这则材料反映出该皇帝在哪个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并取得很好效果?
(2)说出材料二中的制度是哪位皇帝时期创立的?创立这种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贞观”是谁在位时的年号?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他在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措施。
(4)概括材料四中往昔有哪些令杜甫难以忘怀之处?。
(5)据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涉及的皇帝治国安邦的共同点。
某校七年级同学开展“宋元时期”的专题学习,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宋朝科举考试图》。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城,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材料四
史实 | 结论 |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
|
(1)材料一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点有关元朝的历史信息。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会推理出什么结论?
2.选择题- (共16题)
A.李渊和李世民 | B.宋太祖和宋高宗 |
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 D.顺治帝和康熙帝 |
A.基本持否定态度 | B.基本持肯定态度 |
C.否定肯定各半 | D.态度不明确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为后代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①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
②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
③辽和西夏分别与宋交战,签订了和约
④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A.金灭南宋 |
B.蒙古灭西夏 |
C.蒙古灭南宋 |
D.元灭西夏 |
A.三司 | B.行中书省 | C.中书省 | D.宣政院 |
A.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 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 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 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