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在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问题:①材料一中作品的风格是什么?作者因此享有什么美誉?
②材料二中的作品一方面描写了三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什么强烈愿望?
③材料三中的作品创作于哪一朝代?该作品有什么社会意义?
(2)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丰富。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赠招提寺》
材料五(上)乃命和……等,将士卒二万七千余人,多贵金币.造大舶……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
——夏燮:《明通鉴》
问题:①概括材料四反映的主要史实。
②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特点.
(3)由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今天要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六十卷,明徐光启撰……总括农家诸书……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乏言,而终以明代重 农之典。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子部十二
材料三 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 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张廷玉:《明史》
材料四 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罗斯穆森:《城市与建设》
(1)①材料一的“此河”是指什么?是哪一皇帝下令开凿的?材料一认为这条河有什么作用?②材料二中的著作指什么?该著作有什么价值?
(2)①据材料三概括长城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②材料四中“卓越的纪念物”中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群是什么?该建筑在当时有什么地位?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创新性人才?
研读史料,运用史料解决历史问题,体现了历史学习的实证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懂史料,了解史实是历史学习的前提。
材料一(秦)桧…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
——《宋史》(卷三六五)
问题:材料一中的“飞”是指谁?他有什么历史贡献?
(2)研读史料,理解历史,感受历史变化,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
材料二 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
——《卫藏通志》(卷十二)
材料三准部既平,教主的后裔大小和卓木(大、小和卓)和清朝反抗,亦于1 759年为清朝所灭。
——吕思勉:《中国通史》
问题:①据材料二、 三概括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②材料二中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各是哪一皇帝?请再举出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两例(材料三中措施除外)
(3)感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上述史料反映的民族关系史对今天发展民族关系、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有什么启示?
2.选择题- (共17题)
①活字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发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④改进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