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制度的创新)
(1)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请列举两项隋代创立,唐代沿袭并完善的制度。
(科技的创新)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唐宋时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将下面表格带“★”处填写完整。
(3)大运河、赵州桥、故宫、长城等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赵州桥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何处?
(文化的创新)
(4)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5)宋代史书编纂方面也出现新进展。请写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制度的创新)
(1)公元6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请列举两项隋代创立,唐代沿袭并完善的制度。
(科技的创新)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唐宋时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请将下面表格带“★”处填写完整。
发明 | 时间 | 发展情况 | 影响 |
印刷术 | 唐初 | 雕版印刷术 | 印刷术对于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北宋 | ★ | ||
火药 | 唐初 | 《_★_》第一次记录了配方 |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
★ | 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 | ||
指南针 | 南宋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 ★④ |
(3)大运河、赵州桥、故宫、长城等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赵州桥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何处?
(文化的创新)
(4)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5)宋代史书编纂方面也出现新进展。请写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2.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民族关系,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事关国家的统一、边疆的巩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一个唐太宗时期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并写出这个交往史实的意义。
(2)宋元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崛起。请写出元朝的建立者,并写出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名称。
(3)清前期的民族政策特点是恩威并重。请列举清朝时期对少数民族施“恩”、示“威”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1)请列举一个唐太宗时期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并写出这个交往史实的意义。
(2)宋元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崛起。请写出元朝的建立者,并写出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名称。
(3)清前期的民族政策特点是恩威并重。请列举清朝时期对少数民族施“恩”、示“威”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3.
中国外交源远流长,研究和梳理中国外交史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发扬中国古代外交的优良传统,继承先人的外交智慧,实现中国外交事业的与时俱进,无疑具有很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请写出材料二中明代远洋航行图的名称,并写出这次远洋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
(3)材料三中“宁可求全关不开”体现的是清政府的什么做法?这种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至清朝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请列举材料一中唐代为促进“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做出贡献的两位高僧。任选一位概括其贡献。(2)请写出材料二中明代远洋航行图的名称,并写出这次远洋航行最远到达的地点。
(3)材料三中“宁可求全关不开”体现的是清政府的什么做法?这种做法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至清朝时期对外政策变化的趋势。
2.选择题- (共12题)
6.
下图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明君之一,开创了大唐帝国的宏伟基业。下列有关他的说法与史实相符的是

①公元7世纪初,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③他虚心纳谏,魏征被其喻为“知得失”的镜子
④他统治时期,国力增强,史称“开元盛世”

①公元7世纪初,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②他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兼收并用
③他虚心纳谏,魏征被其喻为“知得失”的镜子
④他统治时期,国力增强,史称“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7.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下列有关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
B.重用酷吏,打击元老重臣等反对势力 |
C.编修《贞观氏族志》,提高了士兵地位 |
D.采取措施促进生产发展,为唐朝全盛奠定基础 |
8.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以下经济现象在两宋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东京百姓普遍用煤作为生活燃料 |
B.棉布成为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衣料 |
C.四川地区的商人可以使用纸币 |
D.在福建可看到当地种植的占城稻 |
12.
故宫和长城是去北京的游客必去之处。下列有关这两处名胜古迹的说法有误的是
A.故宫布局严谨,前朝后寝,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为太和殿、中和殿及交泰殿 |
B.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
C.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为防范蒙古骑兵南下骚扰而修筑 |
D.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
14.
《明史·戚继光传》中载:“嘉靖四十年(1561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首歼其魁,蹙余贼瓜 陵江尽死……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根据材料可得到的信息有
①明代,倭寇袭扰我国沿海地区
②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③戚继光治军严明,士兵作战勇敢
④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肃清
①明代,倭寇袭扰我国沿海地区
②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
③戚继光治军严明,士兵作战勇敢
④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肃清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5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