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4

1.综合题(共4题)

1.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对西藏的交流与管辖。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是唐朝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情景。该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2)图二反映的元朝宣政院是专门管辖西藏的行政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为加强统治,元朝在东南的某一岛屿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负责管辖哪一地区(提示:今台湾)?
(3)图三所示的达赖、班禅金印是从哪朝开始颁发的?该朝是怎样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的?
2.
封建社会的历朝皇帝都会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在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皇权。
材料二 科举制冲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的局面,使得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科举制使统治集团扩大了选拔范围,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
材料三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材料一中说,宰相权力过大会威胁皇权。宋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分别是怎样解决这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何时?唐朝的统治者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哪些努力?请说明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两宋时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的原因,及其对宋朝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城市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尺,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市内不住家,坊内不设店肆。官府管理严格,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宋代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在交通便利的江南地区,市镇逐渐兴起。…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都长安为例,比较唐代城市和宋代城市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后期江南地区商业经济发展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清朝的政策之间产生了怎样的矛盾。清朝的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4.
中华民族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勇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你也一起来参加吧
任务一(民族交融篇)
(1)根据下图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①图1所示民族分别建立了哪个民族政权?它们与哪个中原政权并立?它们与中原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②图2所示民族都曾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权,请写出这两个政权的名称。列举这两个政权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任务二(民族智薏篇)
(2)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并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四大发明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请你简要说明宋元时期火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对世界的影响。
任务三(民族统一篇)
(3)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有过分裂,但每一次统一都比以前更加壮大,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清朝前期,中国成为一个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祖国的东南西北。请你据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的疆域。

2.选择题(共14题)

5.
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大的瓦子里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令人眼花缭乱。宋代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统治者的鼓励
D.国家的统一
6.
下图所示为唐蕃会盟碑,其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我国民族间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为唐蕃友好交往做出贡献的中原人物是
A.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
C.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
D.松赞干布和尺带珠丹
7.
“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这段材料说明唐朝时
A.形成了开放积极向上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B.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妇女和男子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D.妇女具有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貌
8.
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兴盛。下图所示是唐朝著名的书法碑帖,与其相对应的著名书法家分别是
A.颜真卿柳公权
B.柳公权欧阳询
C.颜真卿欧阳询
D.阎立本颜真卿
9.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场战争造成的惨状,这场战争打破了盛唐的升平景象,使唐朝国势急转而下,进而走向衰落。这场战争是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农民大起义
10.
隋唐时期的中外交流十分频繁,涌现了许多“国际友人”,如晁衡、崔志远等。玄奘和鉴真亦是这一时期和平交往的使者,玄奘到天竺取回了佛经,鉴真给日本送去了中国文化。据此判断,下列对唐朝中外交流的解读中,最全面的是
A.唐朝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文化成果
B.唐朝向外族宣传了中国文化
C.唐朝在中外交流中起主导作用
D.唐朝在中外交流中兼容并蓄,发展了自我
11.
宋代读书的风气十分浓厚,读书人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时还流传着句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导致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是
A.宋代人素质高,喜欢读书
B.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统治者奖励读书人黄金
D.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需要读书
12.
图中的人物是被世代传诵的南宋名将,他之所以受到人们尊重是因为
A.他抗击了金的掠夺,保卫了南宋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B.他带兵打到了黄河流域救回了徽、钦二帝
C.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事业付诸东流
D.他彻底打败了金军取得了胜利,收复了失地
13.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以下是同学们在对这段材料进行探究后得出的相关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宋朝时水稻是一种在全国普遍种植的粮食作物
B.宋朝时只有长江流城和太湖流域种植水稻
C.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水稻产量最高
D.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14.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加以管理。这个机构的名称是
A.市舶司
B.市务司
C.市贸司
D.市运司
15.
下图是我国经济发展演变历程示意图。下列对此图反映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南方落后于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渐趋平衡
C.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的转移一直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16.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下列朝代按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隋
②元
③明
④宋
⑤唐
⑥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①⑤②③④⑥
D.①⑤④②③⑥
17.
漕运是我国古代一种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等物品的专业运输方式,通常用人工运河及其沟通的自然河流进行转运。我国历史上沟通南北,为后世漕运经济奠定基础的人工运河是
A.隋朝的大运河
B.元朝的大运河
C.宋朝的海上通道
D.明朝的海上通道
18.
小明在探究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时发现古代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关键是皇帝有关下图位皇帝施政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创新改革制度,使隋朝出现了繁荣景象
B.唐太宗勤于国事,重用人才,注重发展生产,开创了“贞观治世”
C.武则天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善于用人,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
D.唐玄宗励精图治,在他统治后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