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朝实行的科举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改正: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国际性的大都会。
改正:
(3)115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金政权。
改正:
(4)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改正:
(1)隋朝实行的科举制以门第为选官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
改正: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国际性的大都会。
改正:
(3)115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金政权。
改正:
(4)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代表作《天工开物》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改正:
2.综合题- (共3题)
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室,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炎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代诗人中“诗仙”和“诗圣”分别是谁?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莫及”的三项重大科技成就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明朝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室,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炎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代诗人中“诗仙”和“诗圣”分别是谁?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高峰,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名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莫及”的三项重大科技成就是什么?(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明朝建筑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交流才有发展,历史证明走改革开放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你能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与哪位封建帝王有关系?
(3)材料三反映出乾隆皇帝思想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4)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对外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路线图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三: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你能看出唐朝对外交往具有怎样的特点?写出两例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
(2)材料二反映的史实与哪位封建帝王有关系?
(3)材料三反映出乾隆皇帝思想是什么?为此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4)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对外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总结感悟
(3)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4)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政策?
探究三:总结感悟
(3)中华民族自秦汉开始一统,到元、明、清三朝经历了长达六百年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不断巩固。请概括说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4)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3.选择题- (共22题)
9.
唐朝诗人皮日体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
C.巩固隋朝的统治 |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11.
下列四个人物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对科举制度发出了各自的表白和感慨。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人:我是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荣幸 |
B.隋朝人:我参加了武举考试,高强的武艺得到施展,很得意 |
C.唐朝人:我因为吟诗作赋水平高,考中了新科进士,很高兴 |
D.明朝人:我埋头钻研八股,真才实学得到充分发挥,很值得 |
16.
某班组织一场朗诵会,小张同学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文学作品就体裁来看属于()
A.楚辞 | B.汉赋 | C.唐诗 | D.宋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