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在中国古代,水运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①下图所示水利工程名称是 。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你的判断理由(理由不唯一,请选择多角度描述)。
(2)结合下面的诗文和所学知识评价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漕(水)运为东西方向,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山东一带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线路也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并由东南至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唐代以后,政治中心还有一个逐渐东移的趋势,尤其元明清三代王朝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并从元朝开始确立在更北的区域。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漕运路线走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走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①下图所示水利工程名称是 。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你的判断理由(理由不唯一,请选择多角度描述)。
(2)结合下面的诗文和所学知识评价该水利工程的作用。
咏史诗·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漕(水)运为东西方向,黄河中下游的关中、山东一带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漕运线路也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并由东南至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唐代以后,政治中心还有一个逐渐东移的趋势,尤其元明清三代王朝政治中心向东北方向迁移,并从元朝开始确立在更北的区域。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从秦汉时期到唐宋时期,漕运路线走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走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西安、开封和北京是著名的古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唐都长安城里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
②唐都长安城里胡商云集。
③北宋都城开封延续了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
④北宋都城开封内城出现繁华的商业区。
⑤北宋都城开封严格区分商业区和居民区。
元大都的拥有者忽必烈是蒙古人,总设计师刘秉忠是汉族人。总工程师是中亚人也黑迭儿,尼泊尔工匠阿尼哥等也参与了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拥有如此多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和工匠们正是着眼于世界的大都规划的不二人选。从宋代开始,里坊制开始瓦解,住宅和店铺开始面向街道建造。而在城市规划的阶段就不设坊墙的,元大都是第一个。在元大都,城市土地划分的基本单位从“坊”变为“胡同”,宅基地直接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末端道路胡同相接,以往一般阶层的住宅关在坊墙里的空间布局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住宅通过胡同与城市连为一体。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唐都长安城里有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
②唐都长安城里胡商云集。
③北宋都城开封延续了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
④北宋都城开封内城出现繁华的商业区。
⑤北宋都城开封严格区分商业区和居民区。
元大都的拥有者忽必烈是蒙古人,总设计师刘秉忠是汉族人。总工程师是中亚人也黑迭儿,尼泊尔工匠阿尼哥等也参与了大都的规划与建设。拥有如此多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和工匠们正是着眼于世界的大都规划的不二人选。从宋代开始,里坊制开始瓦解,住宅和店铺开始面向街道建造。而在城市规划的阶段就不设坊墙的,元大都是第一个。在元大都,城市土地划分的基本单位从“坊”变为“胡同”,宅基地直接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末端道路胡同相接,以往一般阶层的住宅关在坊墙里的空间布局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住宅通过胡同与城市连为一体。
——摘编自包慕萍《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
(2)依据材料概括元大都城市规划的特点。
3.
图示学习法是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有更直观的了解。下面是小明在学习《民族政权并立的代》这一课的知识时所绘制的示意图,请你结合此示意图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的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 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 登基称帝,后定都 ,史称南宋。
(2)依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与北宋的和议、B政权与南宋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1)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的内容,请将下列一段对此示意图的简介补充完整。
北宋结束了A 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与辽和西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交战,后议和,与辽和西夏处于并立状态。后B 灭辽,并南下灭亡北宋。1127年,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 登基称帝,后定都 ,史称南宋。
(2)依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辽与北宋的和议、B政权与南宋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选择题- (共24题)
8.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能够体现唐太宗爱惜民力“存百姓”思想的做法是
A.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
B.任用贤臣,虚心纳谏 |
C.重视人才,开科取士 |
D.精简机构,澄清吏治 |
16.
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 |
B.澶渊之盟 |
C.金灭北宋 |
D.元朝建立 |
23.
南宋时,一位商人沿长江而“比之隋朝和唐朝的统治者,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政府职务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全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这段文字描述宋朝的特点是
A.经济重心南移 |
B.科学技术发达 |
C.海外贸易繁盛 |
D.政治重文轻武 |
24.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26.
下列对文天祥相关史实表述中,文天祥赢得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他写过《过零丁洋》一诗 |
B.他率军抗元,被捕后宁死不屈是抗元英雄 |
C.他率军多次打败元军的进攻 |
D.他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