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实行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制度对隋唐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中的几件大事
(2)材料二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四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4)基于材料四中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繁荣局面?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请你概括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实行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制度对隋唐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中的几件大事
国家 | 人物 | 内容 | 结果 |
天竺 | ① | 西行取经 |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
日本 | ② | 六次东渡 |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
(2)材料二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公主”指的是谁?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四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4)基于材料四中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繁荣局面?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请你概括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2.
走进宋代,了解宋代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实行怎样的国策?造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此浓厚的读书风气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宋史记载:“苏湖熟,天下足”,又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五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5)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请你列举两例领先世界的宋代发明。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汪洙《神童诗》
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实行怎样的国策?造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此浓厚的读书风气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宋史记载:“苏湖熟,天下足”,又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4)材料四中的景象出现在什么场所?如果我们来到北宋都城开封,想去感受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你会建议我们去当时最为繁华的哪一地方?材料五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5)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请你列举两例领先世界的宋代发明。
3.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君主专制篇)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对外交往篇)
材料三 (见下图“郑和下西洋图”)

(2)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哪一重大的对外交往史实?从图上可以看出,该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国家统一篇)
材料五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六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君主专制篇)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对外交往篇)
材料三 (见下图“郑和下西洋图”)

(2)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哪一重大的对外交往史实?从图上可以看出,该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摘编自《简明中国史》
(3)从材料四可看出,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国家统一篇)
材料五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思考,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西藏地区和新疆地区?材料六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5)材料六中的“郑氏”有何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2.选择题- (共22题)
4.
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记述了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
B.《窦娥冤》 |
C.《资治通鉴》 |
D.《论语》 |
11.
“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子等宗室贵族、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金灭辽 |
B.金灭北宋 |
C.岳飞抗金 |
D.宋金和议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