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3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6

1.综合题(共3题)

1.
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令人神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反映了隋唐实行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制度对隋唐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中的几件大事
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天竺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
日本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2)材料二表中①②处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材料二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公主”指的是谁?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四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说:“君之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4)基于材料四中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繁荣局面?
(5)综上所述结合所学,请你概括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2.
走进宋代,了解宋代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汪洙《神童诗》

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实行怎样的国策?造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此浓厚的读书风气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宋史记载:“苏湖熟,天下足”,又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4)材料四中的景象出现在什么场所?如果我们来到北宋都城开封,想去感受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你会建议我们去当时最为繁华的哪一地方?
材料五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5)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请你列举两例领先世界的宋代发明。
3.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落脚点。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君主专制篇)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对外交往篇)
材料三 (见下图“郑和下西洋图”)

(2)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哪一重大的对外交往史实?从图上可以看出,该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摘编自《简明中国史》

(3)从材料四可看出,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国家统一篇)
材料五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思考,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西藏地区和新疆地区?
材料六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

(5)材料六中的“郑氏”有何功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2.选择题(共22题)

4.
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记述了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B.《窦娥冤》
C.《资治通鉴》
D.《论语》
5.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记载了元朝为加强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
A.枢密院
B.澎湖巡检司
C.御史台
D.驿站
6.
建立了隋朝,统一了全国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高祖
7.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建立后梁
8.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元昊
B.赵匡胤
C.忽必烈
D.阿保机
9.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刺史
10.
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
A.辽
B.金
C.西夏
D.元
11.
“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子等宗室贵族、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金灭辽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宋金和议
12.
一千多年过去,古老的市舶司遗址多已湮没,只有位于泉州的市舶司遗址还存在一部分,参观它,我们可以了解宋代
A.民族关系的历史
B.政权兴亡的历史
C.文化发展的历史
D.对外贸易的历史
13.
下面是小王同学总结的忽必烈主要事迹的三字经,其中有史实错误的一项是
A.建元朝
B.行汉法
C.建蒙古
D.定大都
14.
有关“岭北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
下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某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海南
16.
清朝流行的歌谣:“苏杭丝,松江锦:景德瓷,扬州盐……”这反映了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的繁荣
D.人地矛盾突出
17.
清朝时,有一位考官因出了一道“维民所止”的题目(清朝统治者认为他暗指“雍正无头”)而丢官丧命,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大兴文字狱
D.言论自由
18.
下面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三国演义》
19.
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所述的剧种是
A.京剧
B.越剧
C.花鼓戏
D.新化山歌
20.
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英国侵略者
D.葡萄牙侵略者
21.
于谦是明代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科目有
A.唐诗
B.宋词
C.四书五经
D.《伤寒杂病论》
22.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文中的“他”是
A.戚继光
B.郑和
C.岳飞
D.文天祥
23.
下列书籍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24.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埋葬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闯王”是指:
A.朱元璋
B.李自成
C.吴三桂
D.皇太极
25.
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修建北京城并迁都
C.建立清朝,统一中国
D.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