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36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下图

材料三:西藏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e)签制度。该制度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将几个“灵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清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材料二: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莫及”的重大科技成就。并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二: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1)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远征”最远到达了哪里?“远征”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2.选择题(共14题)

4.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5.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本诗描叙的节日景象是
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端午节
6.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A.宋朝重武轻文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D.从军收入低
7.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元世祖
8.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交流、融合加强 B. 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 岳家军的抵抗
9.
费正清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马可波罗来到都城大都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0.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1.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A.市舶司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
12.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京剧是在徽调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改进而形成的。京剧作为一个新剧种正式形成应该是
A.雍正年间B.乾隆年间
C.道光年间D.咸丰年间
13.
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唯一的状元卷。该卷肯定涉及哪些内容
A.经济政策B.四书五经
C.诗词歌赋D.时事评论
14.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
15.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D.平定噶尔丹叛乱
16.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天工开物》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D.《徐霞客游记》
17.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