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古代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各民族不断碰撞,交汇融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为了安定边境,对少数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译文:沿袭少数民族的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的政策。
(1)材料一中所说的“和同为一家”形容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还有哪个历史事件能反映它们“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在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与辽和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南宋与金议和前,哪位将领已率领“岳家军”收复了许多失地?你如何看待这几次和议?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为了监督西藏地方事务,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从清朝的民族政策,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传》
材料二:和议双方 | 时间 | 内容 | 影响 |
北宋与辽 | 1005年 |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 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
北宋与西夏 | 1044年 | 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
南宋与金 | 1141年 |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为了安定边境,对少数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译文:沿袭少数民族的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的政策。
——《清朝文献通考》
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和同为一家”形容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还有哪个历史事件能反映它们“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在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北宋与辽和议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南宋与金议和前,哪位将领已率领“岳家军”收复了许多失地?你如何看待这几次和议?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怎样的民族政策?为了监督西藏地方事务,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从清朝的民族政策,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己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繁华,元朝的繁华与当时哪一个开创性的政治制度有关?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展的因素。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贵(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材料二: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时随同父亲和叔叔沿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侨居中国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详细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华,盛赞中国物产丰富,向欧洲展现了一个富饶神奇的东方世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己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的繁华,元朝的繁华与当时哪一个开创性的政治制度有关?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展的因素。
2.选择题- (共22题)
4.
景德镇为烧造瓷器之所,五方群萃,商贾纷驰,百货荟集,市井错综,……率多别籍异民,秉负强梁,不纠于法。故而称景德镇为藏奸纳污,逃亡逋窜之区。伊筹锱铢必校,……少有龃龉,动即知会同行,罢工、罢市,以为挟制。‛以上述材料中可以得知:
①景德镇居民流动性比较大
②景德镇手工业和商业均较繁荣
③景德镇工匠富于斗争精神
④政府对景德镇的控制相对薄弱
①景德镇居民流动性比较大
②景德镇手工业和商业均较繁荣
③景德镇工匠富于斗争精神
④政府对景德镇的控制相对薄弱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5.
北宋的“交子”上印有‚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营,并同见(现)钱七百七十陌,流传行使。这说明当时这种“交子”
A.只许在四川地区使用 |
B.可以在四川及四川之外地区使用 |
C.只许在四川地区之外使用 |
D.不许在四川地区以内使用 |
8.
(开元年间)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以上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文化昌盛 |
B.疆域广阔 |
C.经济繁荣 |
D.生活奢侈 |
11.
史书记载两宋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下列也反映这种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诗句或谚语是
A.苏湖熟,天下足 |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17.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18.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 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B |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 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
C |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 强化君主专制 |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基本肃清倭寇 |
A.A |
B.B |
C.C |
D.D |
21.
“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上述内容出自
A.唐蕃会盟碑碑文 |
B.宋夏和约 |
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
D.《尼布楚条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