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5)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2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0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材料二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过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老儒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明太祖很快得知此事。
材料四 雍正帝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1)材料一中,唐太宗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柳宗元的诗描述了哪一史实?《陇西行》中的“胡”指的是哪一民族?列举一个唐朝时“贵主和亲”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在政治制度上“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依据材料二归纳钱穆认为“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的主要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3)材料三中明太祖能够很快知道钱宰低声吟咏的小诗依靠的是哪一特务机构?明成祖又增设了哪一同类性质的机构?
(4)结合材料四,指出雍正帝采用怎样的对内政策?材料中统治者认为“工贾皆其未也”,这样的认识和做法给18世纪后的中国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2.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加强统治,发展经济,开疆拓土在不断上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提出:“削夺其(节度使)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概括材料一所呈现的历史信息。(不得照抄原文)历史上把这些信息所反映的局面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赵普针对当时怎样的状况提出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位皇帝采纳了赵普的建议?
(3)指出材料三所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该朝代实行了哪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2.选择题(共19题)

3.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图为契丹族货币,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丹文字已创制
B.契丹族仿效中原王朝
C.契丹族出现货币交换
D.契丹族商业繁荣发展
4.
下列北宋发生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
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金
④宋徽宗把帝位传给宋钦宗
⑤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去。
A.④③⑤②①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③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这表明
A.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B.黄河流域一带发展为丰饶的粮仓
C.南北朝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南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迅速
6.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利用DNA技术进行相关研究后,初步认为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后裔。契丹,则个800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消失的王朝有可能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下列有关契丹族的介绍中不准确的是
A.原居住在宁夏一带过游牧生活
B.统一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
C.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D.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
7.
旨在解决我国京津地区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工程采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源北送的主要渠道、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在民生方面起到的作用是
A.方便隋炀帝南巡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加强北部的边防
D.巩固隋朝的统一
8.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诗人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A.戽斗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9.
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
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杜甫悲痛的写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诗句,当唐军得胜时,他又以狂胜的心情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安史之乱从发动到平定的先后顺序是
①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
②唐玄宗逃往四川
③李亨被拥立为敌
④攻占洛阳、潼关
⑤763年被平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③②⑤
11.
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12.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3.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金对峙D.宋夏和议
14.
如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5.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
16.
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最初目的看,产生的最重要的积极作用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割除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
17.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18.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B.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9.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20.
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A.泉州B.广州C.温州D.明州
21.如图所示是一个三棱台ABC-A1B1C1,试用两个平面把这个三棱台分成三部分,使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三棱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