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锦华实验学校初一下期中考试历史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592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5/25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二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
(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是?宋代的海外贸易兴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选择题(共18题)

2.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颜真卿、顾恺之、李白D.柳公权、顾恺之、杜甫
3.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
4.
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5.
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B.元世祖C.耶律阿保机D.完颜阿骨打
6.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7.
***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
A.杨坚B.李世民
C.赵匡胤D.忽必烈
8.
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丝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③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④对外贸易频繁,以海路为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A.开始使用牛耕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如图,直线 x=m 与抛物线 x2=4y 交于点 A ,与圆 x2+(y1)2=4 的实线部分(即在抛物线内的圆弧)交于点 BF 为抛物线的焦点,则 ΔABF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


11.如图,直线 x=m 与抛物线 x2=4y 交于点 A ,与圆 x2+(y1)2=4 的实线部分(即在抛物线内的圆弧)交于点 BF 为抛物线的焦点,则 ΔABF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


12.
宋代社会生活的幸福指数在古代首屈一指。世俗生活丰富多彩,能完全支持这一说法的观点(  )
①在热闹非凡夜市宵文化吃宵夜  ②在茶馆亲手烹茶招呼朋友
③外出游玩住宿在邸店  ④在瓦子的勾栏里看《窦娥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这首诗描写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   )
A.春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4.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玄奘西游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5.
元朝的“行省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B.西藏正式为元朝宣政院辖地
C.地方设中书省D.广东属湖广行省
16.
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加强了民族融合 
②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
③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④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①
17.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B.《清明上河图》C.《洛神赋图》D.《步辇图》
18.
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司马迁/《资治通鉴》B.郭守敬/《千金方》
C.沈括/《梦溪笔谈》D.孙思邈/《授时历》
19.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   )
A.《史记》B.《离骚》
C.《资治通鉴》D.《红楼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