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见之于史料。下面甲乙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甲乙两则史料分別描述这—史实的什么方面(或哪一要素)?
(2)史实提炼为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请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戍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

请用图示方法表示上述三副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要求:不得用如“图一”“图二”的方式代替历史史实)
(4)综上所述,概述对历史(史实)学习提供了哪些启示(或提供了哪些途径或方法)?
(1)史实见之于史料。下面甲乙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甲乙两则史料分別描述这—史实的什么方面(或哪一要素)?
甲: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十款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请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附件十五)……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乙: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
(2)史实提炼为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
请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戍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

请用图示方法表示上述三副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因果关系。(要求:不得用如“图一”“图二”的方式代替历史史实)
(4)综上所述,概述对历史(史实)学习提供了哪些启示(或提供了哪些途径或方法)?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据材料三,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指标大幅提升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电产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 1978年 | 1992年 | 2002年 | 2010年 |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524 | 20370 | 102308 | 421368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 343.4 | 1826 | 7073 | 28762 |
(1)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据材料三,这一时期中国经济指标大幅提升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4.
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相关的宗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该宗教传入中国后,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请举出两个与该宗教有关的生活用语。
(2)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图,概括说明其特点。三个建筑除了是宗教活动场所外,今天还发挥着哪些相同的功能?
(3)以上三幅建筑图片都与宗教有关,有人说:宗教就是一种迷信。请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1)图一相关的宗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该宗教传入中国后,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请举出两个与该宗教有关的生活用语。
(2)从图二、图三中任选一幅图,概括说明其特点。三个建筑除了是宗教活动场所外,今天还发挥着哪些相同的功能?
(3)以上三幅建筑图片都与宗教有关,有人说:宗教就是一种迷信。请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材料二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1870年,日本兴办了第一家报社。到1883年,全国报社增至199家,1890年更达716家之多。大批著作被翻译出版,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广泛介绍欧美的工业文明,报道时事消息,使新思想新知识深入到民众中。
材料三 政府颁布法令,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西餐馆纷纷开业,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东京银座大街两侧的欧式建筑和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有轨马车、人力车与火车一起,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1)观察材料一的折线图,指出日本的义务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哪一种大亊件的发生?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促进日本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3)上述材料中,日本社会的转型顺应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潮流?请再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一 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材料二 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1870年,日本兴办了第一家报社。到1883年,全国报社增至199家,1890年更达716家之多。大批著作被翻译出版,报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广泛介绍欧美的工业文明,报道时事消息,使新思想新知识深入到民众中。
材料三 政府颁布法令,定西式礼服为官员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西餐馆纷纷开业,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东京银座大街两侧的欧式建筑和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成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有轨马车、人力车与火车一起,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1)观察材料一的折线图,指出日本的义务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哪一种大亊件的发生?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促进日本近代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3)上述材料中,日本社会的转型顺应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潮流?请再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2.选择题- (共16题)
7.
“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条。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又令裁撤绿营,让旗人自谋生计,多达100万人被突然中断生计,以致他们对新政策怨声载道。”上述材料反映了戊戌变法过程中
A.光绪帝软弱无能 |
B.资产阶级妥协让步 |
C.改革措施操之过急 |
D.顽固势力发动政变 |
8.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 | B.急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
C.侧重学习西方的制度 | D.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 |
9.
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的私人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者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他所评论的“某事件”的解决对时局的影响()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B.“双十协定”的签订 |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
D.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
10.
“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有人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仍要回到人民手中。”与***的话直接相关的战略行动是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1.
以下内容属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B.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D.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3.
如下图是《新中国科技成就图》,中国科技研究在改革开放前注重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国计民生。对这两个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似之处判断正确的有( )

①都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②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③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①都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②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③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如期回归。这说明
①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②“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③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 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
①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②“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③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 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5.
每一个参与者都被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召唤着:去绘制未知区域的渴望,找到一个新家园的压力,对利润的追求,促使当地人改变信仰的强烈愿望,征服其他地区的欲望等。这些动机混织在一起引发了( )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的开辟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16.
钱乘旦教授在论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为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而制定的文献有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拿破仑法典》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美国1787年宪法》 ④.《拿破仑法典》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17.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璃瓦尔率领起义军队,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1858年,印度的章西女王拿起武器,率领军民同英国军队展开了英勇斗争。这些历史场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 B.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 |
C.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 D.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 |
18.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 B.承认土地私人所有 |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 D.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
19.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C.卢梭《社会契约论》 |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