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鉴真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改正:
(2)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改正:
(3)屋大维的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
改正:
(4)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改正:
(1)鉴真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来的人。
改正:
(2)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改正:
(3)屋大维的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
改正:
(4)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改正:
2.综合题- (共3题)
2.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历程充满艰辛曲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是打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2)“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指什么事件?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叔,内惩国贼”“还我山东”
(3)上述口号来自哪年的什么运动?你对这场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4)请简要谈谈这场运动与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这件事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是打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1)出现“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是打不过日本”“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指什么事件?其性质是什么?
材料二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叔,内惩国贼”“还我山东”
(3)上述口号来自哪年的什么运动?你对这场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4)请简要谈谈这场运动与材料一中“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这件事之间的关系。
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命运,某班同学以此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伤痛与耻辱)
材料一


图1《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2时局图
(1)请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图1、图2中的“伤痛与耻辱”与西方国家进行了科技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危机与新生)
材料二

佩里舰队叩关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
(2)日本是如何从材料二的危局到材料三的新生的?
(转折与振兴)
材料四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3)根据材料四回答1977至1981年中国是如何重视教育、科技的?其影响如何?
(伤痛与耻辱)
材料一


图1《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图2时局图
(1)请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图1、图2中的“伤痛与耻辱”与西方国家进行了科技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危机与新生)
材料二

佩里舰队叩关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
(2)日本是如何从材料二的危局到材料三的新生的?
(转折与振兴)
材料四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3)根据材料四回答1977至1981年中国是如何重视教育、科技的?其影响如何?
4.
合作共赢符合中美共同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一例?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说出中美贸易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4)中美合作需求远大于分歧摩擦,当前中美两国必须加强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一例?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说出中美贸易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1943年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对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这既是为了准备一个战后组织,也是为了在东方建立稳定和繁荣。”——
——科德尔·赫尔回忆录》——
(3)20世纪40年代中美为有效实现“联合作战”的具体举措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为什么要承认中国为“主要大国”?(4)中美合作需求远大于分歧摩擦,当前中美两国必须加强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3.选择题- (共12题)
6.
图片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关于图1、图2的解读正确的是


图1秦朝疆域图 图2元朝疆域图


图1秦朝疆域图 图2元朝疆域图
A.图1至图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皇权在逐步加强 |
B.图1至图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
C.两幅图都反映出西藏归中央政府管辖 |
D.两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
7.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时期
②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④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趋势与封建社会发展进程成正比关系

①秦朝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时期
②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专制主义走向顶峰
④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趋势与封建社会发展进程成正比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 |
8.
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位人物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段。”材料中上书道光皇帝的这个人物和材料反映的事件分别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林则徐、鸦片战争 |
C.孙中山、武昌起义 |
D.林则徐、第二次鸦片战争 |
10.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年代尺的解读正确的是


A.期的主要任务是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实现民族独立解放 |
B.期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期的探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时期,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
D.从1978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11.
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下列对阿拉伯数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
B.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加以改进并传播 |
C.阿拉伯人在创制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发明的 |
D.古罗马人发明,阿拉伯人传播的 |
12.
拿破仑说:“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A.《人权宣言》 |
B.《独立宣言》 |
C.《权利法案》 |
D.《拿破仑法典》 |
14.
下列有关俄国(苏联)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
B.1941年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
C.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D.赫鲁晓夫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
15.
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每个事件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辛亥革命一一武昌起义一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
B.美国独立战争一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一一来克星顿枪声 |
C.苏联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一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一苏联工业化 |
D.经济全球化一一西欧的联合一一欧元启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