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中考一模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32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4

1.综合题(共4题)

1.
印刷术的起源、变迁和发展。 

材料一: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最初的印刷形式——木板印刷在6﹣7世纪,隋末唐初已在中国出现,中国的历史就是用这种方式流传下来的。后来,印刷技术传到日本,圣德女皇下令出版《无垢经》,此为日本木板印刷的开始。

——摘编自韩琦、(意)米盖拉编《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


材料二:14世纪的欧洲,最著名的畅销书是薄伽丘的《十日谈》,全欧洲也不过两千本左右,过了一个世纪之后,因为有了机械印刷机,仅意大利一地的图书就超过750万本。作为历史上首次由大众出版业推动的思想运动,人文主义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到前所未有的众多人群中去。“印刷术使文字深深地内化在人心里。”…权利、平等和自 由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有了印刷术,思想能以无比迅捷的速度传播开来。书籍的影响远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加深远和广阔。“从文艺复兴起,直到今天仍然盛行的,以书籍 印刷术为基础的文化,是我们所继承的一笔无法衡量的巨大财富。”

——摘编自杜君立《文艺复兴与印刷术》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印刷术——石印术在中国普及,以铅印、石印为代表的西式印刷技术代表的是更高效率的生产力和传播力量,中国几千年沿用的以一家一户之力就能够进行图文加工的雕版印刷技术一夜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生产车间。西式印刷技术不断被引进的同时,经受住了汉化的锤炼,与国内传统印刷技术结合后不断完 善,并取代雕版印刷技术成为技术的主流。

摘编自史路《晚清印刷技术的演变及原因探究》等

材料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随着以数字多媒体为表现形态的电子出版产业的发展,当前传统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从纸质印刷向 电子印刷过渡的重大变革。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统计,2020年后,纸质印刷出版会在 平稳增长后,有所下滑,而电子出版会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摘编自雨悦《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转型青眯“新型人才”》

(1)识读《宋元科技传播示意图》,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向东传到高丽(今朝鲜)和________,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传到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示意图,说说中国古代印刷术对人类的贡献。   
(3)依据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无” 
①欧洲的机械印刷起源于古代中国。________
②机械印刷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________
③15世纪欧洲书籍数量的增加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影响。________
④印刷术阻碍了欧洲文化的进步。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说出中国近代印刷技术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出这种变化产生的背景。   
(5)依据材料四,概括现代印刷技术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纸质印刷的看法。
2.
桥梁是历史的见证和生产发展的写照。 

材料一:


材料二:

桥名

历史事件

影响

 

汀泗桥

汀泗桥战役

为北伐的胜利进军打下重要的基础。

泸定桥

 

 

    卢沟桥

 

 

 

材料三:13世纪——19世纪中期欧美部分著名桥梁对照表

时间(年)

木桥

石桥

铁桥

1209

 

英旧伦敦桥

 

1345

 

意大利 Vecchio桥

 

1604

 

法国巴黎新桥

 

1758

瑞士 Wettingen桥

 

 

1768

 

英 Blackfrier桥

 

1779

 

 

英 Severn铸铁拱桥

1785

 

法St.Maxene桥

 

1796

 

 

英 Sunderland铸铁拱桥

1803

 

 

法St.Denis人行桥

1817

 

英 Waterloo桥

 

1824

 

 

英 Southwark铸钬

1840

 

 

美 Frankford桥

 

——摘编自韩柏林《世界桥梁发展史》

材料四:


2017年10月15日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60周年纪念日。建造武汉长江大桥所需的三联钢梁,由山海关桥梁工厂制造两联,沈阳桥梁厂制造一联;钢梁支座委托机械工业部沈阳重型机器厂制造,这是我国自制大型钢梁的开始。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被誉为新中国铁路桥梁建设的第一个里程碑,谱写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铁路桥梁史》编委会编著《中国铁路桥梁史》

材料五:如今,“中国造”桥梁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中国造”桥梁跨越天堑,连通世界,已成为一张响亮的“中国名片”。李兴华认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促使建桥者不断研发和改进建桥技术,对外开放又为对外交流创造了机会,在互相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中国桥梁开始向世界一流的方向飞速发展,未来中国桥梁建设将朝着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领跑世界未来桥梁看中国专访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李兴华》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文信息,判断州桥所处的朝代。并说出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2)从材料二的桥梁中任选其一(汀泗桥除外),说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及这一事件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出18世纪中后期以后欧美桥梁建设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武汉长江大桥“谱写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新篇章”新在何处。结合所学分析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的背景。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桥梁建设能取得如今重大成就的原因。并为我国未来的桥梁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发展与胜利。 

材料一:1919年上半年开始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这个运动迅速的席卷全国,从大城市一直扩展到中小城市以至偏僻乡镇。6月3日,大批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来,上海许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宣布罢工,各地工人纷起响应。吴玉章回忆这次爱国运动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运动之后,一些先进分子转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摘编自《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近代中国受尽列强的欺凌和宰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先后收回北京、上海等地被列强占有的地产权。中国的海关管理权完全回到中国人的手里,并禁止外轮在中国内河航行。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

变化1

    

在过去,劳动人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毫无政治权利可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这种状况,中国各阶层的人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民主权利,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

变化2

    

近代中国是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已解放的广大地区实现前所未有的统一,在全国范围内可以通盘筹划,密切协作,一致行动。

变化3

    

 

(1)写出材料一中爱国运动的名称________;材料一中“严重民族危机”是指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   
(3)说出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根据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和俄国的革命道路的不同点。   
(4)依据材料三中的图片,说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5)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变化,(在表格内填写变化1和变化2)并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促成这些变化的因素。
4.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展现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某学校学生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展厅一:走进古代中国展厅——夏商西周时期


展厅二:走进虎蓥(yIng):新时代・新命运展厅

在展厅里,同学们阅读了“虎鉴”图片和文字介绍:


材料一:法国人得到了大量的贵重战利品,霍普・格兰特将军将他所能找到的车辆全部派出去,尽最大量带回来物品…从低处的宫殿中,我轻松地得到了数件青铜器和珐琅瓷瓶,希望有一天,把它们运到南海城(英国南部海滨圣地)…(注:哈利・路易斯・埃文斯于1851﹣1867年一直活动在中国,他劫掠的青铜器包括“虎蓥”,从 此,“虎蓥”流失海外。)

——摘编自哈利・路易斯・埃文斯于1857﹣1860年间从中国寄出的家信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3日,在海外漂泊百年的流失文物青铜“虎蓥”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12月11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虎蓥”从流失海外到 重回祖国并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坎坷历程,见证了中国由积贫积弱到民族复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巨变。

——摘编自中国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虎蓥:新时代・新命运》

展厅三:走进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1)阅读青铜器简介,在相应的青铜器图片中填写序号。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导致“虎蓥”流亡海外悲惨命运的原因。“虎蓥:新时代・新命运”是展厅的主题,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新命运”的理解。   
(3)以上是同学们在展览现场拍下的一组图片,图片反映了不同的主题,请对这些图片按主题进行分类并提炼主题。  
序号
主题
序号
主题1
序号
主题2

民主政治建设
 
经济发展
 
 

 
 
 
(4)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后,学校准备举行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览,请为本次展览设计一枚主题logo。   
(5)参观完古代中国、虎蓥:新时代・新命运、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三个展厅后,谈谈自己参观学习的感想。

2.选择题(共23题)

5.
如下图摘自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比前代()
A.农业技术发展更加缓慢B.农业发展更受重视
C.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更高D.文学成就更加卓著
6.
元朝时期,忽必烈命八思巴掌管总制院,管辖全国佛教和吐蕃政务。这一机构后来被称为(  )
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行中书省
7.
如下图(  )处应补全的朝代是 
A.秦 隋B.隋 五代C.隋 元D.秦 元
8.
据文献记载: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北 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平均每年5人。这说明北宋统治的特点是(  )
A.重文轻武B.轻视科举C.轻视教育D.重视商业
9.
如下图是某同学参观北京故宫时拍摄的照片,此处距皇帝 办公的养心殿只有50米,军机大臣曾在此日夜轮值,随时等候皇帝传唤,实现了国事的速议速办。这象征着清朝(  ) 
A.君臣来往密切B.君主专制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D.巩固边疆统一
10.
某学习小组以“古代跨越海洋的中外交流”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  )
①论文:《张骞凿空西域对人类的贡献》
②地图:《郑和下西洋》
③图片:《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④视频:《康熙三征噶尔丹》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11.
以下统计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国在这一时期 (  ) 
A.教育水平的先进性B.近代学校的多样化
C.近代课程的形式化D.教育发展的滞后性
12.
如下图是一份杂志的部分文章题目节选,请判断这份杂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3.
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如图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
A.文学艺术的繁荣B.交通方式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进步D.社会习俗的变迁
14.
实时新闻报道见证重大历史事件。如下图报纸见证了(  ) 
A.辽沈战役胜利B.平津战役胜利C.淮海战役胜利D.渡江战役胜利
1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8年的风雨征程。党的数次重要会议见证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历程。如下图图中所示是党的几次会议的重要影响,对这几次会议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①④②③
16.
如下表是两个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他们的共同点是(  )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清朝政府将香港島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島、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各通商口岸设厂
 
①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开放了中国内陆的通商口岸
③加重了中国百姓的负担
④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开工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7.
如下图漫画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A.50年代的外交成就B.70年代外交新突破
C.取得的科技新成就D.外交状况陷人困境
18.
欧洲在15世纪羊毛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便有大批经商的工业家出现,他们采购羊毛,分配给梳毛工人、纺织工人以及其他各种工人,让他们分工配合,同时付给他们工资,最终制成成品销往国内外。此段描述反映了(  )
A.农业发展极其迅速B.租地农场大量兴起C.工人生活非常富裕D.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19.
有一位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伯恩,酷爱古典音乐,却在青年时期不幸失聪。但他勇于向命运挑战,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乐章。这位音乐家是(  )
A.达尔文B.巴尔扎克C.爱因斯坦D.贝多芬
20.
如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三角贸易”B.殖民争霸C.文艺复兴D.民族革命
21.
“他们用和平的方式赶走了专制君王,迎来了更愿意妥协的新国王,新国王接受了《权利法案》,议会也向国王做出了让步。”这一历史事件使英国(  )
A.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B.走上民主共和制之路
C.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D.保留了君主专制制度
22.
在某一人物传记的序言中,作者这样写道:他戎马一生,指挥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被当地人民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请判断这本传记是(  )
A.《克伦威尔传》B.《玻利瓦尔传》C.《章西女王传》D.《林肯传》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俄国1861年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24.
1935年,国会经过激烈争讨,最终以372票对33票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规定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受抚养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颁布此法令的总统是(  )
A.华盛顿B.胡佛C.罗斯福D.杜鲁门
25.
如下图是一幅26国签字宣传画。1942年,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 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以及其仆从国作战。这幅宣传画反映了(  )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6.
2019年3月23日至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 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下列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
②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中国加人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指(  )
A.两极格局B.一国称霸C.一超多强D.多极格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