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明朝为例,说明早期儒学“革命”思想遭到了阉割。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 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早期儒学的禅让主张和“革命”思想,主张权力授贤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力等,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白华《汉代儒学官学化的动力及其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明朝为例,说明早期儒学“革命”思想遭到了阉割。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志士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注:林觉民妻子)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注:你)永别矣!……汝体悟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辛未(即辛亥年)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注:林觉民字)手书
材料二 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致战友书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材料三 战斗英雄黄继光家书母亲大人: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
儿:继光1952.4.29战斗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同志者”指代的是哪些人?“辛未”指的是哪一年?在这一年“同志者”取得成功的革命斗争是什么?
(2)材料二《致战友书》撰写于什么战争时期?
(3)材料三中的“光荣战斗”指的是什么?我国最终赢得该“光荣战斗”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4)概括上述三封“家书”所体现的共同情感。
材料一 革命志士林觉民《与妻书》
意映(注:林觉民妻子)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注:你)永别矣!……汝体悟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辛未(即辛亥年)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注:林觉民字)手书
材料二 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致战友书致战友: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材料三 战斗英雄黄继光家书母亲大人: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请家中母亲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
儿:继光1952.4.29战斗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同志者”指代的是哪些人?“辛未”指的是哪一年?在这一年“同志者”取得成功的革命斗争是什么?
(2)材料二《致战友书》撰写于什么战争时期?
(3)材料三中的“光荣战斗”指的是什么?我国最终赢得该“光荣战斗”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4)概括上述三封“家书”所体现的共同情感。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不仅是因为苏联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由于大萧条所造成的西方生产率的下降。……应该强调指出,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这一惊人的激增”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惊人的激增”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以农民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的认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危机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在经济运行方面的共同特点。
材料一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不仅是因为苏联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由于大萧条所造成的西方生产率的下降。……应该强调指出,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甚至连迁徙自由也受到牵制。政府忽视农民的物质利益……用超经济的手段从农民身上拿走很多。——崔连仲等《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失业人数达1700万,到处流浪的人达150至200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惟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胡佛(注: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3日美国总统)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害怕具有力量与意志的政府领导将导致共产主义或法西斯主义。——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这一惊人的激增”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惊人的激增”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以农民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害的情况下取得的”的认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危机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在经济运行方面的共同特点。
2.选择题- (共14题)
5.
该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它拓展了大一统国家基业,开创了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最繁荣的时代。该朝代的建立者是
A.嬴政 |
B.耶律阿保机 |
C.忽必烈 |
D.皇太极 |
6.
下表反映了古代中国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概况。表中②处所代表的历史时期是
时期 | 作者人数 | 作品数量 | 经典语句 |
① | 2200多 | 48900多首诗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
② | 1330多 | 19900多首词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③ | 200多 | 600多种剧目 |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8.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营在长江北岸进行刻苦训练,战士们都由“旱鸭子”变成了“水鸭子”,并多次成功渡江侦察敌情。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发起
A.北伐战争 |
B.百团大战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9.
他们认为要使中国“自强”、“求富”,不光要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军事装备,更要学习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这可以说是国人对“西学”认识的一次新的突破。“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A.李鸿章 |
B.康有为 |
C.孙中山 |
D.陈独秀 |
10.
199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祖国万岁——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国庆社论。这一年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是
A.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B.香港回归祖国 |
C.海峡两岸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
D.澳门回归祖国 |
11.
冯吕布托《罗马法对于现代文化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在罗马人的世界里,法律占有最中心的位置。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罗马人那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躬身于神圣的法律旗帜下。罗马人的文化史就是他的法律史。”罗马法集大成的代表是
A.《汉谟拉比法典》 |
B.《十二铜表法》 |
C.《査士丁尼法典》 |
D.《拿破仑法典》 |
12.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西欧
A.班田制的基础日益动摇 |
B.城市中的市民阶级已经逐渐形成 |
C.资本主义萌芽逐渐产生 |
D.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
13.
1815年,玻利瓦尔提议:“使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依靠一种联系将各部分同整体连接起来,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1819年,他领导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6年,他又提出了:“新世界将由以一项共同法律相联结的一切独立国家组成。”上述史实说明玻利瓦尔的理想是
A.美洲获得独立 |
B.美洲联合建国 |
C.实行独裁统治 |
D.成为拉美“解放者” |
14.
19世纪中期,浓烟滚滚的“轨道怪物”将欧洲各主要路程的距离都“缩短”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大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该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珍妮机的发明 |
B.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
C.发电机的发明 |
D.内燃机的应用 |
15.
“粮食税的实行、私人资本的部分恢复,挽救了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经验。”材料评述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 |
B.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俄国农奴制改革 |
D.赫鲁晓夫开展农业改革 |
16.
“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军事上互相配合,物资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材料中的“联合国家”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B.《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
C.《德奥同盟条约》的签订 |
D.《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