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2019届九年级零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440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9

1.综合题(共3题)

1.
为进一步了解长城,某班同学准备开展长城主题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参与。

材料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用于防御的军事工程。长城的修建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一直持续到明代。下表是他们整理的秦、汉、明三个时期的长城示意图及其修筑方法。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之上补筑、延伸,以夯土或石砌形成墙体。

汉长城:河西汉塞西段深入沙漠,墙体先以红柳、芦苇编成框架,中间实以砾石,层层叠压而成。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其中北京段长城,很多是沿着山脊修筑,有的甚至建在悬崖峭壁上,城墙里面夯土,外面用砖砌筑。

 

(1)请你根据上表,任选其一,分析指出这一时期长城的作用,说说长城的修建怎样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材料二  

1933年,日军进攻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坚守长城。

1937年秋,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长城的象征意义。

材料三长城保护、利用的现状借用一句歌词形容,就是“让人欢喜让人忧”——近年来,在崇山峻岭之间、人迹罕至之处,一些坍塌或受损的长城正得到逐步修缮。然而,尽管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修缮,但是现状仍然不尽人意:一些长城缺少保护和修缮、险情不断;人们对长城的丰富性还欠缺认识,对长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国际在线:北京长城保护调查

(3)长城保护和利用需要同学们的参与,请你提出一项助力长城保护和利用的行动建议。要求:紧扣长城保护和利用主题,切实可行;说出具体做法。
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主题

运动

学习西方内容

 

救亡图存

器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1)依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的表格补充完整。

材料二在山河破碎、***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随后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5)指出材料五反映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而言有何意义?
3.
变革·借鉴·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材料一,说出从图1到图2发生的变化,材料二与这一变化有何关联?

材料三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14世纪中叶后,(西欧地区)领主出租直领地,靠租金生活,一些富裕的农民靠承租和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和购买佃户的土地,将土地集中起来,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将剩余的产品销往更远的地方。在手工业中,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场所有产品都销往市场。

——摘编自百度百科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当时西欧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五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的部分内容

俄国

日本

俄国仍在农奴制的束缚下,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英法联军打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并且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中。明治天皇执政后,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4)依据材料五,概括俄国和日本这项改革内容的相同点。

材料六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9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8年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

 

(5)依据材料六回答以下问题:
A.材料六的主题是:
B.重在通过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有:(填序号即可)
C.体现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鼓励出口和增加进口并重的有:(填序号即可)

2.选择题(共23题)

4.
观察下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图中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5.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B.商业贸易繁荣C.文化灿烂D.民族交融
6.
著名史学家钱穆说:“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这主要说明
A.行省制度是错误的政治制度B.行省制度不利于对地方的管理
C.行省制度更利于把权力集中到中央D.行省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
7.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西北地区军政事务
8.
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
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
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
④该书图文并茂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
下图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哪两国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  )
A.西班牙、美国B.荷兰、法国
C.荷兰、日本D.葡萄牙、日本
10.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11.
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间
12.
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探究近代农民阶级的抗争运动的第一手史料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洪秀全传》
C.《太平天国兴亡史》
D.《义和团运动研究论文集》
13.
2018年9月,“丹东一号”沉船被确认是北洋水师沉舰——“致远舰”。以下是在这次水下考古中发现的文物图片。其中不能作为确认“致远舰”直接证据的是
A.AB.BC.CD.D
14.
如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相关事件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5.
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指示展开的战役形势示意图,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6.
20世纪初刊登在报纸上的两则征婚启事:一则曰:“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可再嫁,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另一则曰:“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思习,有从夫之美德”。透过这两则征婚启事可以看出
A.新旧思想并呈,多元发展B.择偶标准是三从四德
C.男女平等的婚烟观念深入人心D.女性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17.
海峡两岸民主协商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B.一国两制C.九二共识D.《告台湾同胞书》
18.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
A.超越了英国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传播
19.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与此相符的推论是
A.“光荣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国王“统而不治”是相互妥协的结果,结果证明妥协是一种智慧
20.
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画面内容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A.教会对人们实行精神控制
B.刻画人物为主,体现人的个性
C.神学在西欧得到广泛宣传
D.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并发展
21.
历史陈述有时带有感情色彩,据此判断,北美人民关于独立战争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陈述的是(  )
A.《独立宣言》发表B.来克星顿枪声
C.华盛顿出任总司令D.萨拉托加大捷
22.
他“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战争。”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他是
A.章西女王B.华盛顿C.玻利瓦尔D.哥伦布
23.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誓言:“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成果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颁布《宅地法》
24.
如下图这幅国际政治漫画的“?”处,应填写的文字是(  )
A.凡尔登绞肉机B.萨拉热窝事件
C.慕尼黑之阴谋D.古巴导弹危机
25.
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①战争是人类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
下图为甘地在不合作运动中手工纺线,这是为了倡导
A.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
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
D.拒绝纳税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