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九年级4月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352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9

1.综合题(共3题)

1.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在制度上推翻了君主专制,但根植在国人心中的皇权专制——伦理纲常依然束缚着人们。故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等启蒙思想,彻底否定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精神支柱——封建伦理纲常。

——摘编自周治安《认同、对话、价值》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这个时候,陈独秀和李大钊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大倡民主和科学又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不止乎科学和民主,但马克思主义当然包括了科学与民主。

——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宣扬和批判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和政治上、而且在组织上也得到共产党的很大帮助,对于共产党来说,在实行国共合作后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这条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由此,它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次国共合作对国共两党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到什么启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以及选择这条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中共七大相关资料

材料二: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双十协定》

材料三:1946年6月下半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并于6月20日命令国民党刘峙集团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光明前途”和“黑暗前途”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协定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该协定中国共双方初步达成了什么共识?
(3)据材料三指出《双十协定》达成的共识有没有实现?试概括其原因?

2.选择题(共18题)

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民族的汇聚
C.疆域的扩大
D.全国的统一
5.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A.隋朝B.唐朝
C.宋朝D.元朝
6.
下图漫画比较形象地反映了清朝时期
A.加强了思想控制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C.中外开始了频繁交往
D.高度强化了皇权
7.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人
A.继续禁止对外贸易B.实行闭关锁国C.加强思想控制D.鼓励商业发展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体型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侧趾退化,不再使用,只靠中趾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
①所以在演化中四肢逐渐变得长而有力
②这个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马从适应于森林生活到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
③在草原中生活极易受到肉食动物的袭击
④由于马是被捕食的动物
⑤而最好的防御方式就是要比捕食它的动物跑得更快
9.
“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这一文件”是指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资政新篇》
D.《土地改革法》
10.
“它激烈而又执着地反洋人、反洋教……以血肉搏枪炮的气概显示了顽强的民族精神。”材料中的“它”是指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五四运动
11.
1902年2月,《泰晤士报》:“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导致西方列强在中国地位空前提高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种认识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
“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把中国拖进了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是指
A.晚清时期
B.北洋军阀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4.
导致知识分子“把从前读过的经史子集统统置于高阁,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5.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6.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巴金写道:“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巴金所描绘的这一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7.
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专题是(  )
A.国民革命B.十年内战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8.
对下边书影所指重大历史事件解读错误的是
A.它的起止时间为1953-1957年
B.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它的基本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它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
“邓小平南方视察几乎产生了神话般的意义,他的谈话成了中国后来20年政治经济政策的蓝本。”以南方谈话为蓝本,我国做出的经济决策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C.决定设置经济特区
D.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
国务院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这反映了我国实行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21.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坦桑尼亚代表穿着“毛制服”与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这一历史画面的出现是因为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庆祝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