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加横线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哺育(bǔ)颓唐(tuí)倜傥(tǎng)脑髓(suǐ) |
B.执拗(niù)骊歌(lí)九曲(qū)骇人(hài) |
C.秕谷(bǐ)花圃(pǔ)麻渣(zā)迸溅(bèng) |
D.澎湃(bài)伫立(zhù)沮丧(jǔ)湖泊(pō) |
2.
选出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进入会场就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
B.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我们要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
C.虽然这个特大涉黑集团案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 |
D.他在国际上获得演艺大奖的消息被传得满城风雨。 |
2.句子默写- (共1题)
3.
根据提示,默写文句。
(1)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
(2)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峨眉山月半轮秋, 。
(4) ,双袖龙钟泪不干。
(5) ,云从窗里出。
(6)独坐幽篁里, 。
(1)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
(2)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3)峨眉山月半轮秋, 。
(4) ,双袖龙钟泪不干。
(5) ,云从窗里出。
(6)独坐幽篁里, 。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4.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文:《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作诗》选段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①,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
①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②小奚奴:小童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稍稍宾客其父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援笔辄就如素构
(4)书投囊中
【小题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一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句?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小题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各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5】方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甲文:《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作诗》选段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①,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
①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②小奚奴:小童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1)稍稍宾客其父
(2)不能称前时之闻
(3)援笔辄就如素构
(4)书投囊中
【小题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一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句?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小题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各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5】方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语言表达-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