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临川育人学校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652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句子默写(共1题)

1.
古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夜大雪,遒劲的枯枝开出了朵朵冰花,请你用一句古诗来形容这美丽的雪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2.
阅读《纸雁儿》,完成下列小题。
纸雁儿
苏叶
我父亲去世,整整十个年头了。
那天,他和平日一样早早起来,母亲给他打好洗脸水,父亲平静地说:“我累了。”母亲就搬了一把椅子让父亲坐着,然后拧了热毛巾替他老人家擦脸。忽然,父亲头一歪,就这样去了。
人们说,父亲高寿,又是无疾而终,是福人了。
火化那天,一切仪式完毕,绕过挂着他老人家遗像的屏风,我将一串纸雁儿轻轻地放在父亲的身边,双膝一软,就地跪下,搂住他恸哭。那一刹间,我感觉到我的血肉之躯和他联系紧密,而我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替他做,他就这样平静淡泊地去了!我多希望他还能活着,还能看到我!
其实,父亲不能看见我已有多年。他双目有疾,白内障,渐渐地终至失明,连光感都没有了。我不知道我留在他脑子里的最后的形象是什么模样,而我对他的最早的记忆,是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他总穿一身青布长袍,头发有点花白了。每次他从离家几十里外的学校回来,总是双手背在后面,让我猜他给我的礼物——一个金红的柑子,或一个银黄的柚子。回到屋里,我有些陌生,有些好奇,有些娇憨地仰望他,然后看他手执毛笔,在薄薄的纸上竖着写了一行又一行。他的字十分清秀,像他的手,超凡脱俗,修长修长。他的目光很温暖,但是眼睛里有一颗很小的白点。我不知那白点是何时开始逐渐变大,终于使一双眼球布满了云翳。父亲闲居之后,先还拄手杖出去看戏,后来就不出家门了。先还看书,书和眼睛的距离愈来愈近,后来贴近脸孔看,简直像闻书一样。再后来,眼镜也没用了,他再不能看什么了。
我时常痛悔,二十年前,我的心长到哪里去了?我为什么不曾体会父亲双目失明后的苦乐与心境?
我给父亲念过书报,讲过外面的事,给他老人家沏过茶,端过饭,牵他在院子里晒过太阳……但做这一切时,我都没有用心。我在父亲渐渐失明的过程中,渐渐习惯了他的状况。母亲学会了理发,她让父亲坐在藤椅上,胸前背后围上一块布,父亲微笑着,驯从地低着脑袋。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父亲的头发全白了,满头银丝,显得超逸和清淡,使我察觉不到他的痛苦。有时,需要剪指甲了,他叫我,我多半在忙自己的事,常常应付一声,心里嫌烦,然后拿了剪子,坐到他身边去,剪得很快。父亲便默默地用指头互相搓磨着不匀的地方,我心愧疚,再细细地给修一回。 
他听广播,听新闻,听京戏。八个“样板戏”的时候,父亲实在嫌它们闹,不听,每天只听天气预报。常常下午五点钟一敲,他就喊我开收音机。天天如此。我有时说:“您老人家听什么天气预报啊!”言下之意是您又不出门,何必如此关心呢?那是黄昏时节,多半是天空云蒸霞蔚的时候。树叶儿映着夕晖,沙沙翻卷,有如奔马的铃响。归鸟啾啾,来回飞翔。燕子衔泥,轻轻剪开芬芳的草地……这一切父亲都看不到了,可他是否借助于季节的更替和天气的变化,在脑海里描画着什么呢?我那样忤逆地回答他,无异于堵他,他为什么不训斥我,不责备我呢?
父亲眼睛失明了,可父亲一直在看着我。记得那天夜晚,我回家迟了,远远看见路口立着一个人,是母亲。“你到哪里去了?”母亲说,“玩到这时候回来!把你爹爹急死了!”
我惭愧地跑进房去,看见父亲坐在床上急扇扇子,一脸焦躁,纺绸褂子早褪在一边,身上仍是汗流如雨。我内疚加感动,几乎要哭出来。他听见响动,向我仰起脸,张大了眼,那灰色发亮的眼睛似乎明澈了,似乎要洞穿我的心腑,透着那么重的爱。
父亲没有说我什么,他一生从不对人说重话。他自尊,又尊重别人。他好像很怕打搅了世界,很怕烦扰了家人。他的饭菜是母亲单做,端到书桌前,让他单吃。他总是傍着椅、柜、桌,很从容准确地摸过去,坐下,就餐,不肯让人扶。他很少迟滞懵懂的样子。他是暗里用了努力,不使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吧?也许,他就是要掩饰自己的困难,以此麻痹我们对他的关注,来减少由这关注而带来的所谓“拖累”,以防止由“拖累”而引起的厌烦吧?啊,父亲,我真不敢深想,细想。
父亲时常一个人坐着,恬淡的微笑中略有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的生活越来越寂寞了,他把这种寂寞深埋着,留给自己一个人吞咽。有时,父亲要求帮母亲剥豆,或是绕绒线,都做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临终的前一年,父亲忽然多了一种兴致——折纸。
他要我找一些用不着的书给他,他一张一张将书页拆散,然后摸索着,折呀折。对角折,对边折,翻角折,翻边折。我背地里和母亲说,这有什么意思?母亲却说:“你们都只顾忙自己的事,哪里晓得一个闲人的苦恼!何况他两眼又盲了,时间是难熬的!”
我怏怏地听着母亲这些话,心里觉得有些难过,可是过后,我还是只顾忙自己的,并没有设法帮他排遣什么。等到父亲去世,我收拾他的床铺,一掀褥子,我发现棕绷上有一扎一扎用细绳子捆起来的纸工制品!有雁儿、鸟儿、猴儿、兔儿、鱼儿……折得精巧细致,形态玲珑!这些能飞能走能游能跳的活物儿,都是出自父亲之手吗?父亲,您是用一种什么心情,在孤寂的黑暗中,制造了这么多活泼的生命!您是带着怎样的祈盼和心愿,活在它们的色彩和声响之中?
父亲故去有十年了,他偶尔会走进我的梦里来,不说话,安静地笑,眼睛明亮。午夜梦醒,我听着窗外如雨水般的树叶的嘈切之声,却看到一串纸雁儿还悬挂在窗前,填补着我缺失父爱的空空的心……
(原文有删改 )
【小题1】本文深情地回忆了父亲生活的片段,阅读-段,将“我”和父亲相处的有关情节填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父亲开收音机说忤逆的话,“我”反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消磨时光迷上折纸,“我”不解。
【小题2】请你谈谈第段加点词语“看着”的表达效果。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不超过150字)
3.
阅读《撷取自然之美的仿生学建筑》,完成第下列小题。
撷取自然之美的仿生学建筑
(1)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人类汲取了诸多建筑设计的灵感。“师法自然”的设计思路,让许多新奇美观又不失实用性的建筑物得以诞生。现代仿生学建立之后,建筑科技也得益于仿生学的发展,向着更坚固、更节能、更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向演进,让建筑物更具“自然家园”的属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仿生学终于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其后的发展也一日千里。仿生学在建筑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生物结构成为很多建筑师的灵感来源,一些建筑师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模仿自然界的生物外形、特征进行设计。1953年,以“有机建筑论”闻名的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完成了约翰逊制蜡公司总部办公楼的设计。这座建筑的结构体系,是赖特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种仙人掌结构创造的“树柱”系统。每一根“树柱”都包括“茎杆”“花萼”“花瓣”等仿生学结构。这些“树柱”根据所处的位置,分别有一层、二层和三层三种高度,它们共同支撑着薄壳结构的屋顶。日光从树柱之间的空隙照射到室内,使人们恍如置身于丛林之中,带来令人振奋的空间体验。

悉尼歌剧院
(3)仿生学建筑兼具美观、实用的特点,并极具个性。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便是一座典型的仿生学建筑。它的设计者,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在晚年回忆说,歌剧院基座上酷似白帆或者贝壳的结构,其原型是他吃橙子时剥下的橙皮。歌剧院的主体结构,就由3组这样的壳片组成。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占地不大但光线极佳。它就像一个陈放着贝壳的大展台,贝壳争先恐后地向着太阳立正看齐。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1973年一竣工,旋即成为20世纪极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4)在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大连和青岛,不少建筑物也模仿了海洋动物的外表进行设计。大连星海广场的贝壳博物馆新馆,不仅外观酷似贝壳,内部展厅也模仿螺壳的结构进行布置,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螺旋上升”,思路不至于中断。在青岛,近年来新建成的影视产业园展示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和游泳跳水馆,在外观上分别模仿了螺、海星和贝壳的模样,在城市中营造出浓郁的“海味”文化。
(5)从“仿生学”的概念被创造出来直到今天,生命科学的进步有目共睹,而21世纪更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甲】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大自然的造物之功,在很多时候会超越最为精良的机械。【乙】而这些仿生学建筑,还给建筑所在的地域增添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气息。【丙】因此,随着“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新奇、美观又兼具实用、高效的仿生学建筑物得以大量涌现。
(选自期刊《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第(2)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再说明    
最后  
【小题2】根据文意,“仿生学建筑的发展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的”这句话应该填入第(5)段的  
【小题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青岛新国际机场”体现了哪些“仿生学建筑”的特征。
【链接材料】未来的青岛新国际机场,其俯视结构也酷似海星,并且与水母状的地面交通枢纽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提供大量停机位,充分满足国内外旅客前往青岛的交通需求;一方面能让所有旅客都不必走太远便可换乘地面交通;同时还能让人一下飞机就感受到青岛扑面而来的海洋文化,实乃一举多得。
   


青岛新国际机场俯视图

3.其他(共1题)

4.
下面是《论语》《孟子》等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孝”的论述,请挑出其中一个(只填序号),并用一句话说明其中讲述的道理。
①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④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⑤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_______
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