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6359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1

1.分析说明题(共2题)

1.
法治守护自由。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等用户突破十亿大关。然而自媒体乱象也随之出现:编造谣言、抄袭原创文章,发布低俗、色情的内容,丧失了基本的底线。今年,公安机关成功侦破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28起,关闭涉案网站31家,关闭各类网络大V账号1100余个。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安全法》等一批法规性文件,对具有媒体属性和可对公众发布信息的账号及平台的运营作出了明确规定。

(1)从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角度对材料一中的自媒体行为提出劝诫。
(2)材料二的做法对治理材料一出现的问题有什么作用?
(3)自媒体经营者应遵守哪些基本的底线?
2.
公平正义的守护。
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体现维护社会公正的案例素材,供课上探究分享。

素材一:一男子在盗窃电动车时被抓,因其被捕时手持刀具,被检察机关以抢劫罪起诉。法庭审理阶段,鉴定专家出庭作证确认该男子被捕时手持的刀具无法单手迅速打开,这一事实证明该男子当时并没有持刀实施抢劫,控方指控的抢劫罪难以成立。经过3个多小时的法庭辩论,法院最终认定该男子构成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如果以抢劫罪量刑,该男子至少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搜集人:小明

(1)这一案例体现了司法与公正有什么联系?并谈谈人民法院是如何实现公正审判的?

素材二:小华的表姐大学毕业后应聘多家单位都被告知“限招男性”,她将这些单位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平等就业权,小华的表姐胜诉。小华感慨道:表姐总算得到了公正对待,看来,宪法里的男女平等、劳动法中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绝不只是漂亮的口号!

——搜集人:小华

(2)结合案例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归纳我国维护公平正义的理由。

2.单选题(共3题)

3.
学生小华放学时发现一校外男子正在欺负本校一名同学。于是,他一边让同学回学校向老师报告,一边与另一名同学大声向过往群众呼救,该男子被迫住手。小华的行为是(   )
①过于冒险,当心事后报复
②有正义感,维护正义
③多管闲事,不值得提倡 
④见义勇为、有勇有谋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4.
2018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中指出,要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和见义勇为相关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鼓励正当防卫,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这有利于(   )
①维护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公平
②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③弘扬和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
古人云:“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曾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由此得到的警示是(   )
①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②要规范权力运行
③领导干部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④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分析说明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