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
B.张养浩的《山波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历程。 |
3.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江南》这首词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盼望夫归的思妇形象,含情脉脉而又平易自然,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
B.《渔家傲·秋思》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愤懑。 |
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思乡诗,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
D.《武陵春》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
4.
下列对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全词没有粉饰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
B.范仲淹的《渔家傲》是依照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惯常体例,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的思乡之情,而辛弃疾的《破阵子》却打破了上下分片的体例,和《渔家傲》的结构不一样。 |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分别从声和形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
D.苏轼的《江城子》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 |
2.诗歌鉴赏- (共7题)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水槛①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远。
【小题1】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2】颈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
水槛①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②赊:远。
【小题1】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小题2】颈联是写景的典范,请具体分析。
6.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这首诗开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题1】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小题2】这首诗开头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7.
古诗词阅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诗的第二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小题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1】诗的第二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小题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画 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小题1】“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抱”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中诗人与菊的形象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画 菊
[宋]郑思肖①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①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小题1】“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抱”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诗中诗人与菊的形象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解: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诗的第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并概括景物特点。
【小题2】结合最后一联,说说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解: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诗的第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并概括景物特点。
【小题2】结合最后一联,说说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②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③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梅花:此处指梅花妆。③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小题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词上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下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小题3】“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菩萨蛮①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②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③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梅花:此处指梅花妆。③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小题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小题2】这首词上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下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小题3】“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