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
B.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江阴》,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江阴的众多美食。 |
D.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莫衷一是,有的评奖者看重文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看重揭示了多少历史真相,有的看重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
2.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
②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③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④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
⑤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⑥ 给父母好的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① 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
②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③ 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
④ 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
⑤ 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⑥ 给父母好的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
A.③②⑥④⑤① | B.③②⑥⑤④① | C.⑤③⑥②④① | D.⑤③②⑥④① |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书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同一史书可以属于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 |
B.“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欧阳修、李商隐。“挑灯看剑”让人想起“吹角连营”的一往无前。 |
C.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也可以叙事兼议论,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
D.《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
4.
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或:或许 | B.以:因为 | C.先:把……放在前面 | D.微:非,如果没有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诗歌鉴赏- (共1题)
6.
(二)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小题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小题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杨士奇、杨荣、杨博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即迁本部尚书。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注)①土木: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7月,瓦剌部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仓促率兵20余万人亲征,因准备不足,在土木堡被击,明英宗被俘。
【小题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雪冤囚数百 雪: ② 俟秋成偿官 偿:
③ 王是其言 是: ④ 即迁本部尚书 迁: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②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杨士奇、杨荣、杨博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注)①土木: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7月,瓦剌部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仓促率兵20余万人亲征,因准备不足,在土木堡被击,明英宗被俘。
【小题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日救时/宰相也 | B.其一/犬坐于前 |
C.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D.乡邻之生/日蹙 |
A.于谦“雪冤囚数百”、上疏建议朝廷解粮给百姓、治理黄河等举措,都体现了他勤政为民的高尚品德和很强的治政、理政的能力。 |
B.皇帝和一些主政的官员非常欣赏于谦的才能,只要是于谦所奏的事情,早上上奏章,晚上就得到批准。 |
C.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阻止了这一行动,体现了他的魄力。 |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
① 雪冤囚数百 雪: ② 俟秋成偿官 偿:
③ 王是其言 是: ④ 即迁本部尚书 迁: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②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5.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四)桃花流水鳜鱼肥
肖建国
①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②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③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④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⑤“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⑥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怪了。
⑦“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⑧“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⑨“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
⑩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⑪“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⑫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⑬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⑭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⑮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⑯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⑰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⑱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⑲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⑳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㉑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㉒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㉓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㉔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㉕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㉖“知道。”
知道?儿子心里一惊,不再言语了,把浑身的力气全使在锹上。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手掌上也磨出两个水泡。不过,儿子不敢吭声。他知道,老铁正紧紧盯着他呢。
窝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满天空。儿子看看手机,已快十点了。儿子有些焦急。老铁说:“干什么事非要等到这个时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鱼。”
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B)
老铁在汊沟上游放水,儿子便拿起兜兜网扎在窝子后面,这样可把往下游逃窜的鱼挡回窝子里。
做好这一切,父子俩边休息边聊天。再过两三个小时,等露水全下来,鱼儿抢食吃,就可收网了。
老铁说:“你跟我说说话。”
儿子说:“说啥呢?”
老铁说:“说啥都可以。”
儿子像哑巴一样,好半天都没吭声。
老铁说:“要不,我给你唱个歌?”
儿子扑哧笑了:“你给我唱歌?”
老铁说:“对啊,就是你小时候,我教你的。来,我唱,你也跟着唱。”也不管儿子同不同意,老铁就唱了: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返……
老铁唱着唱着,儿子就接上了。父子俩一块儿唱,唱得蛙鸣虫叫,草木散香。露水下来了,好大。
父子俩起网,从窝子里打捞起一兜篓鱼。有鲢子、鲫鱼、白条、草棍,最多的是鳜鱼。老铁看看鱼。这个,小了,放吧。那个,正长呢,也放了。
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趁老铁不注意,儿子掏出手机发出一条信息:今晚活动取消,今后这样的活动也不许再搞。
发完,儿子陪着老铁一起笑。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老铁说:“走吧,回家。再不回,它们就会跑来接我了。”
(选自《百花园》)
【小题1】文章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有何好处?
【小题2】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描写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B: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小题3】文中的老铁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仔细体会上述文字,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儿子明白了什么?老铁的大笑有何涵义?
【小题5】结尾写“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有何作用?
肖建国
①擦黑,儿子回来了,脚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响,震得路边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着就狂吠起来。
②老铁倚墙而坐,眯着眼,瞅着渐行渐近的儿子,不起身,也不吭声。儿子自是瞧见了爹,忙放轻脚步,来到老铁面前,立住。
③儿子掏出烟,递给老铁一支。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A)老铁看不清烟盒上的字,正犹豫着,儿子说话了:“双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④老铁这才笑一下,接了。儿子紧绷绷的脸上也绽开些笑容。
⑤“知道村里的狗为啥咬你不?”抽口烟,老铁问。
⑥这个,儿子确实没想到。按理,他是经常回来的,这狗不应该吠他才对。可今儿个怪了。
⑦“因为你不合群,你的心没跟这儿接地气。”老铁乜斜一眼儿子身上的衣服,儿子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套崭新的西装,为此,他还特意打了条领带。
⑧“难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儿子有点不服气。
⑨“当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场合。你回到自己的窝,这种打扮,狗就觉得你变了,能不咬你?”
⑩儿子不屑地哼了一声。
⑪“不信,把这套衣服换上,再走出去试试。”老铁指指墙角,那里有一堆渔具,渔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农家衣裤。
⑫儿子极不情愿地脱下西装。“你火急火燎让我回来,不是为了让我穿这套衣服吧?”
⑬ “当然不是。走,跟我捕鱼去。三月桃花开,鳜鱼肥着哪,谁不馋呢。”儿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着老铁往村外走。
⑭你还别说,这次狗见了他们,没一个龇牙咧嘴的。
⑮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书记,去哪儿?”儿子习惯性张开嘴,想答,却发觉自己错了。老铁说:“走走,去河边抓点鳜鱼。”
⑯村民笑:“你还缺鳜鱼吃,言一声,都往你家送。”
⑰老铁说:“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⑱听到这话,儿子脸上火辣辣的。
⑲走到河边,天已完全黑透,只有两根烟头忽明忽暗。
⑳这条小河从山崖子里流出来,水清藻绿,是村里的命脉。老铁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义务当起了这条小河的巡逻员。他不许别人砍树,更不许别人电(药)鱼。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着胸脯保证下不为例,他才离开。遇到特别有困难的家庭,他走时,会悄悄放下一些钱。
㉑渐渐地,这条小河日益丰腴起来。
㉒儿子少年时期,多次跟老铁来捕过鱼。他最爱吃的就是鳜鱼,那肉细嫩鲜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之说。也因此,儿子对捕鱼这套程序了然于胸。
㉓他们找了个小汊沟,开始挖窝。窝子挖得越深,留下来的鱼将越多。老铁操走锹,儿子说:“我来吧。”
㉔老铁想了想,说:“也好,这大黑天的,你一个人干活,我帮你瞅着,也省得跑偏了路数。”
㉕儿子咂咂嘴,觉得老铁话里有话。于是,赶紧换个话题:“爹,你知道不,我今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办呢!”
㉖“知道。”



















(选自《百花园》)
【小题1】文章以“桃花流水鳜鱼肥”为题,有何好处?
【小题2】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描写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夕阳的余晖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上锅烟,黑麻麻的。
B:黑暗中,儿子感觉老铁的双眼像X光,自己内心那点雾霾被照得紧缩一团,不敢放肆。
【小题3】文中的老铁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儿子看看老铁,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兜网,走到河边,全放了。
老铁像孩子一样呵呵大笑。”
仔细体会上述文字,结合全文的内容,说说儿子明白了什么?老铁的大笑有何涵义?
【小题5】结尾写“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友好且悠长”有何作用?
9.
(题文)勇 气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逸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应对,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小题1】(小题1)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2】(小题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小题3】(小题3)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4】(小题4)联系第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
[美]爱默生
①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
②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逸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③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应对,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
④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
⑤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
⑥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
⑦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
【小题1】(小题1)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
【小题2】(小题2)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小题3】(小题3)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小题4】(小题4)联系第②-⑥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
6.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