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先菽秫,次黍麦,次稻。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在官九年,迁左侍郎,食二品俸。
初,杨士奇、杨荣、杨博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极谏,不听。
及驾陷土木
,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即迁本部尚书。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注)①土木: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7月,瓦剌部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仓促率兵20余万人亲征,因准备不足,在土木堡被击,明英宗被俘。
【小题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日救时/宰相也 | B.其一/犬坐于前 |
C.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D.乡邻之生/日蹙 |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于谦“雪冤囚数百”、上疏建议朝廷解粮给百姓、治理黄河等举措,都体现了他勤政为民的高尚品德和很强的治政、理政的能力。 |
B.皇帝和一些主政的官员非常欣赏于谦的才能,只要是于谦所奏的事情,早上上奏章,晚上就得到批准。 |
C.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阻止了这一行动,体现了他的魄力。 |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雪冤囚数百 雪: ② 俟秋成偿官 偿:
③ 王是其言 是: ④ 即迁本部尚书 迁: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②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