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421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9

1.句子默写(共1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③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钧《商山早行》)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古诗文当中常常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或借古论今,或抒情言志,含蓄而婉转。
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希望能够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作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的惆怅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文言文阅读(共1题)

2.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
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释:①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②孰与:何如,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志忠纯:______________ (2)悉以之:____________
(3)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 (4)是故托臣而弗疑也:___________
(5)深人不毛: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小题3】乙文中诸葛亮赞扬先帝有“量臣之才”,意思是刘备善于发现并正确评价臣子的才能。这一点通过甲文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两句话能看出来。
【小题4】陆游诗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从上面两段选文中,请你写出诸葛亮之所以“名传后世”的优秀品质主要有哪两点?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拓展阅读训练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小题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小题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小题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小题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4.
故乡的标点
(1)有时候回望故乡,曾经的点滴种种,就像一篇情节曲折细节感人的小说,心就徜徉其间,流连忘返。那份乡情浸润的记忆,如风如月,散文般动人心怀,回味悠长。那些星星点点于往事中闪烁的,就如标点般,分隔着许多情节的变换,也连缀着许多细节的相互辉映。那些标点般的存在,就是故乡烙在我心上不可磨灭的符号。
(2)村西的那条小河直直地流淌,儿时遥望河流的尽头,是无尽的憧憬,如今从记忆里望去,却是延长着我的思念。河流是一个破折号,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我的心,完成着一句最深情的表达。
(3)最眷恋村中央的老井,多少清晨同太阳一起涌起的喧闹,多少黄昏烟袋点亮井台上空的第一颗星星,它沉默地陪伴,在日月流年里。國國的井口,装进了祖祖辈辈的目光,也装进了数不尽星光月色、许多岁月的沧桑变迁。然后终于有一天,它静静地消失。老井是个句号,终结了一段过往,开启了一轮想念,它把怀念封存于过去,只有回望的目光,只有心底的温暖,才能走进它的故事。
(4)那些灵动着的鸟雀,倏聚倏散,时栖时飞,就像一群不安分的逗号,调皮地更换着位置。于是村庄故事的情 节被它们不停的打乱重组,生发出许多不被预料的精彩。还没有从一个情节中回过神来,逗号们已把另一个情节呈现。当年看不过来的细节跟不上的节奏,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却如慢镜头般一一上演纤毫毕现。
(5)有人说,跟着炊烟的脚步就能回到家。可是, 当隔着时空的距离,即使被炊烟牵手带回的,也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村庄炊烟是无数的叹号,每一天的早中晚,都在天地之间书写着一种情感。就算有风,也吹不散那一缕牵挂。炊烟下的房子,就是叹号的一点,也是生长着所有梦与情感的地方。所以,跟着炊烟能回到家,一个所有爱恋的来处。
(6)村周围的那些林子,像一组巨大的括号把故乡揽进温暖的怀抱。所有的荫凉洒落,所有的温暖萦绕,多少火冬夏,故乡都在安逸宁静与幸福中存在着,它也一直这样存在于我的心里,从不曾因世事沧桑而改变。
(7)宁静的夜里,狗的叫声就像一个个顿号,在现实和梦境中切换着情节。仿佛梦里一个短暂的停顿,狗沉默了之后,又回到梦里的故事。可是在没有犬吠的都市之夜,一梦沉沉,疲惫至极,再没有一两声狗叫,缓冲一枕的流逝。就像不停地跑了许久。累到欲死,依然没能接近故乡。
(8)亲人的心是引号,我的心是引号,我们用心记取着每一句话。虽然时光走远了,那些话却一直在引号间响着,便是彼此的幸福。当亲人故去了,当时光也老了,失去了一半的引号,那些话便都散落在泪水中。我想说更多的话给他听,可是,再也没有另一颗心把这些话语留住。于是,我的思念便不可断绝。
(9)小河边的垂柳是问号,亲人弯了的腰是问号,想念时低头流泪的姿势是问号,都在问着同一句话,为什么要离开故乡?为什么宁可在终生的怀念中去爱,也不愿意守着那一方热土 。
(10)所有,父亲夜里的咳嗽声,我离开家乡的足音,母亲时常的叨念都是省略号。省略了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心情,却使无言的种种如海一般将我淹没。走得越远,离得越近,永远不能省略的,都是离家孩儿的赤子之心。
【小题1】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篇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故乡的景物。
B. 本文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故乡的景物和人,赞美了故乡的美丽富饶。
C. 本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文章的中心--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
【小题2】请找出文本中具有揭示题旨和点题作用,又总领下文的句子,将其抄在横线上。
【小题3】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4】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作答。
(1)当年看不过来的细节,跟不上的节奏,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却如慢镜头般一一 上演 ,纤毫毕现。(加点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2)走得越远,离得越近,永远不能省略的,都是离家孩儿的赤子之心。(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蕴和情感?)
【小题5】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不少于两点)。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靥;也许,幸福是你卧病床上百无聊赖时温馨的问候;也许,幸福是你 lǚ 遭挫折心灰意冷时劝慰的话语;  。关键的是,你要有一幅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lǚ(____)遭挫折 笑(____)  百无聊(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矢志不渝”中的“渝”的意思是______,“ 风尘仆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仿照文中的画线句,在横线处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_______________

5.作文(共1题)

6.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1)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2)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3)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4).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  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