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6题)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xiè)置辨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mú)样。 |
B.玛丽亚伫(zhù)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暇思。忽然,她猛省(xǐng)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 |
C.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hàn)无垠(yín)。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艰固的墙。 |
D.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léi)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pán)跚的步履。 |
A.“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
B.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
C.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投桃报李,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
D.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
A.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
B.《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准。 |
D.最近某市发生在凌晨时刻的一系列违法案件,公安部要求地方要关部门,对侵犯上下夜班妇女权益、损害妇女身心健康,要从严并依法打击。 |
A.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
B.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 |
C.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
D.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你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
A.草书(今草)是汉代张芝始创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东晋时期王羲之、王献之将草书发展到第一个高峰;到唐代,草书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名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等。 |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短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
C.《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是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的昵称。 |
D.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在虚拟动作的基础之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
A.①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听取)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②怀怒未发,休(吉祥)祲降于天。(《唐睢不辱使命》) |
B.①虽(虽然)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围)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C.①所识穷乏者得(感激)我与?(《鱼我所欲也》②及郡下,诣(到)太守。(《桃花源记》) |
D.①属(连接)引凄异,空谷传响。(《三峡》)②微斯人,吾与谁归(归依)?(《岳阳楼记》 |
2.诗歌鉴赏- (共1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题1】对这首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
A.“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
C.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
D.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
D.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下列全都表现“我”求学遇到的困难的一组是( )①家穷无书可读 ②同舍生认为“我”不若人 ③天气恶劣 ④师德隆望尊,未尝稍降辞色 ⑤粗茶淡饭一日两顿,缊袍蔽衣穿着在身 ⑥自身愚钝,学之费力。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译文: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
C.“或遇其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译文:有的人遇到他斥责,表情就会更加恭顺,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 |
D.“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文:抄写完毕,就跑着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
A.夹叙夹议 | B.对比手法 | C.正衬手法 | D.烘托渲染 |
A.勤且艰是作者学习生涯的最大特点。 |
B.选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
C.作者连用动词“被”“戴”“腰”“佩”“备”,极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奢华。 |
D.“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作者意在表现自己求学的勤奋,表现了“求学之勤”。 |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lǚ):脊骨。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惧而谋诸医
(2)甚将延乎肝隔
(3)疾未易为之
(4)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3)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
【小题3】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以“廉美和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也为茶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
尚和,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的又一重要表现。“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中国茶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客来敬茶,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现在人伦关系与人际行为上,以和谐和睦、和平为基本原则;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则讲究诚信、宽厚、仁爱待人;遇到矛盾时,求大同、存小异;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平等、公开、公正;对待纷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追求平心静气:这些都是“和”的体现。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千百年来,这种价值观潜移默化于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之中,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对于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和高雅的精神文化。 |
B.历代茶学专家对陆羽最早提出的茶德标准进行了阐释,茶德得以树立和推崇。 |
C.茶事活动以茶会友、传情,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行为规范。 |
D.客来敬茶是一种礼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处世观念,是“和”精神的表现。 |
A.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引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茶德是茶道的灵魂这一观点。 |
B.文章以“客来敬茶”的习俗礼节来说明“尚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
C.文章从“重德”“尚和”两方面论证分析了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及作用。 |
D.本文逻辑清晰,“重德”侧重阐述人与自我的关系,“尚和”侧重人与他人的关系。 |
A.如何品赏一杯清茶,不仅能体现个人的生活情趣,还能从中看出此人的价值取向。 |
B.为丰富茶道内容,让茶人明确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方向,茶学专家对茶德作了深刻注解。 |
C.“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茶道之中,与特定时代文人雅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密切相关。 |
D.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重德”“尚和”的精髓,能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
父亲的阳光
北雁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有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英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⑧但年迈的父亲始终单人独手,顾得了田就顾不了家。出门的时候,他还打算把白豆晒到瓦房二楼窄小的阳台上,可那地方先前晒下了黄豆,让父亲种到稻田埂上收了回来,剔光叶子小捆小捆扎好,干透之后打出豆子,冬天里让母亲做成豆酱,带到城市就成为餐桌上缺之不得的美食。为此父亲还在山坡上栽了红辣椒,此时都已采收回来编成长辫,鞭炮一般红灿灿地挂满楼台,配拢那些削了皮儿的柿子或是切成瓣的木瓜,还有麻香扑鼻的花椒小果,以及田头地角采来的药材,大簸小簸抬到楼上楼下来抢一束阳光,小院就被父亲拼合成了一个斑斓五彩的舞台。
⑨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⑩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其思路,请依次用6个字书写在横线处。玉米垒成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淋个全透——_____________
【小题2】从修辞手法或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1)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已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2)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
【小题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4】第⑨段中说“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请你把此刻父亲的心理活动描述出来。
5.情景默写- (共1题)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3)射中者,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6.语言表达- (共1题)
7.综合性学习- (共2题)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1)此实验的目的是(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