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逞能(chěng) 瞥见(piē) 冠冕(guān) 自吹自擂(lěi) |
B.字帖(tiè) 豢养(huàn) 娉婷(pīng) 间不容发(jiān) |
C.吮吸(shǔn) 模样(mó) 恪守(kè) 自惭形秽(huì) |
D.发酵(xiào) 应酬(yìng) 濡养(rú) 不省人事(xǐng) |
A.一看群情激愤,小偷只好在大家众目睽睽之下,拿出钱包,低头认罪。 |
B.夜幕降临,小广场上,老年人、年轻人、孩子们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
C.而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感味同嚼蜡,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让我们的幸福感降低了吗? |
D.千佛山,大明湖,湖映山,山接水,相得益彰。 |
A.随着山东打响黑臭水体治理和水源水质保护攻坚战,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B.《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它们的机缘。 |
C.法治社会,要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只有守法、知法、学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
D.为了切实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活动。 |
A.《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桑乔背着他四处求医,从中他感受到了父亲对他的爱,也认识到了生命的无常,因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长大了。 |
B.《简·爱》中,简最后回到桑菲尔徳庄园,找到受伤致残的罗切斯特并嫁给了他,表现了简对罗切斯特的真爱。 |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恪尽职守,与他有关的故事有火烧博望坡,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空城计、白帝城托孤等。 |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拼尽全力猎杀大马林鱼,展现了他敢于挑战极限的“硬汉”形象。 |
2.诗歌鉴赏- (共1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③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这首词是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作者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忆起公元1129年金兵入侵,残害江西百姓的历史悲剧,于是作了这首词。造山:地名,江西省万安县。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内。③毕竟:终究,一定。
【小题1】本首词运用比兴于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极高境界。眼前景是指词的上片的景物①______、②______,心上事是指本词中作者抒发的③______感情。【小题2】结合全词,从修辞或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妙处。
3.文言文阅读- (共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同,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又何间焉 间:参与 |
B.牺牲玉帛 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C.肉食者鄙 鄙:卑鄙 |
D.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
A.何以战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B.战于长勺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
C.公将鼓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孟子·鱼我所欲也》) |
D.再而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
A.曹刿与鲁庄公对战前准备条件的分析,表现了曹刿“取信于民”的重要思想。 |
B.文章写乡人反对曹刿拜见鲁庄公,反衬了曹刿爱国且有担当的精神品质。 |
C.文章描写鲁庄公与曹刿在战斗过程中的表现,突出了庄公庸碌无能、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
D.文章记叙了齐鲁两国之间的长勺之战,详写曹刿战前和战后的分析,略写战役过程,重点体现“论”战,详略得当。 |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①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③也不妨熟歇④。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纵步:放开脚步。②木末:树梢;③恁(nèn)么时:这时候。④熟歌:好好地休一番。
【小题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A.(画两处)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小题3】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虹膜识别
①日前,自动化所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虹星科技在虹膜识别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研发出“行进中虹膜识别技术”并完成应用测试,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②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与指纹、人脸等常见的生物特征相比,虹膜具有识别准确度更高、误识率更低、无需重复注册、非接触式、极难伪造等优点。”虹星科技创始人侯广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比如,对指纹识别来说,伤痕、干燥、油腻、污渍,甚至长期游泳,都可能影响识别效果,而人脸识別,则容易受到光线、年龄、肤色、姿态、表情、妆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双胞胎之间的人脸识别也一直是个难题。
③虹膜位于人眼瞳孔和巩膜间的圆环状部分。在红外光下,会呈现出丰富稳定的细节特征。虹膜纹理在人出生后便基本稳定成形,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否则几乎终身不变,被认为是除DNA外“最可靠的生物特征”。因此,通过虹膜识别鉴别个体身份,并将其拓展至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是近年来学界和创投圈在人工智能领域普遍看好的技术课题。
④资料显示,虹膜识别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1987年,两位美国眼科专家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之后,英国、美国的研发人员陆续开发出实用的虹膜识别技术和产品,虹膜识别开始在海关、机场、军事等安防领域逐渐推广。
⑤然而实事求是地说,国内的虹膜识别研究起步不能算早。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科技人员从虹膜图像获取的信息源头开始系统创新,攻克虹膜识别从理论到应用中的众多难题:终于在1999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图像采集系统。随着虹膜识别技术一天天精进,这一科研成果逐步走向社会大众,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⑥虹膜识别是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可靠性的必由之路,无论是在国家安全的需求层面,还是在行业级的应用需求层面,虹膜识别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门禁管控、机场口安检、驾驶员身份识别、考勤打卡、无人超市等领域都能够有效简化通行验证手续,缩短时间,确保安全。甚至在未来,电梯间的电子广告都可以安装此类设备,可以根据人眼神停留的情况进行精准的广告推送。
⑦但是要把虹膜识别技术做到易用便捷,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
⑧传统接触式的虹膜识别设备虽然已经问世,但使用起来不是特别方便,于是人们决定在虹膜识别的距离上进行技术攻关。目前,我国研发的远距离虹膜识别产品工作距离已达1.2米,精度与近距离采集设备一致。但是人脸识别在市场上流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用户已经形成了习惯。如果这时候硬要提出一套新的识别设备,价格上没有优势,人们也不容易接受。
⑨同时,从科学的角度上讲,目前也没有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识别率。例如,虹膜识别当前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广受时髦人士欢迎的“美瞳”隐形眼镜,“透明的隐形眼识别起来没有问题。”侯广琦说,“但是美瞳会把黑眼球给遮挡起来,导致设备无法看到虹膜上的纹路。而且现在市面上的美瞳款式太多了,也无法一一用算法去解决。”
⑩市场需求和目前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科研的方向,“虹膜+人脸”的混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运而生。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加便捷准确的识别技术走向市场。
【小题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虹膜识别”的?【小题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与指纹、人脸等常见的生物特征相比,虹膜具有识别准确度更高、误识率更低、无需重复注册、非接触式、极难伪造等优点。
【小题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虹膜纹理在人出生后便基本稳定成形,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否则几乎终身不变,被认为是除DNA外“最可靠的生物特征”。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被我快要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的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母亲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在集市上半夜起来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二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我看到母亲从集市上哭泣着回来了,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与鸡蛋市。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⑬后来,我想起“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⑯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给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⑰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⑱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买下了《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9月14日,有删改。作者:耿立)
【小题1】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
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中加点词语。
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画线句“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的理解
A. |
5.情景默写- (共1题)
(1)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2)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自己要乘长风,挂云帆,到达理想彼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以自强不息、刚毅坚韧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努力奋进:范仲淹少有大志,铭记以天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印春荣大爱无疆,为百姓除毒害……这些都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