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湘潭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387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6/2/19

1.综合题(共3题)

1.
李彬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若干天后李彬得到了肉汤的保鲜方法。请问:

(1)李彬把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中的变量是   ,甲组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作用。
(3)用酒精灯加热是 消毒法。
(4)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里,若干天后肉汤仍新鲜。为什
么?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食品保存的方法有 等。
2.
下图是关节的剖面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1]和[2]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3]
(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4]
(3)[5]关节囊主要由 组织构成。
(4)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 ,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5)请写出你身体上任一关节的名称:
3.
以下是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验过程,请认真阅读、思考: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选填“高”或“低”)。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了新的 行为。

2.连线题(共1题)

4.
请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其特征对应起来。

答案填写处:①   ②     ③      ④

3.单选题(共8题)

5.
以下关于动物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蛇四肢退化,不能爬行
B.蜗牛依靠肉质足,缓慢爬行
C.青蛙的后肢发达,适合跳跃
D.蚯蚓没有骨骼,不能快速运动
6.
小鼠的学习能力比蚯蚓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
B.遗传
C.学习
D.生活经验
7.
以下对植物有害的动物行为是
A.蜜蜂汲取花蜜B.野兔带走苍耳果实
C.松鼠储存松子D.蝗虫啃食植物叶片
8.
蚂蚁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
A.动作B.声音C.气味D.性外激素
9.
如图是分类等级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猫和虎同属于猫科
B.图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目
C.狮和狗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D.狼和狗是在属的分类单位上区分的
10.
将衣藻、葫芦藓和肾蕨归为一类,油松、玉米和向日葵归为另一类,其分类依据是
A.有无种子
B.有无根茎叶
C.有无果实
D.是否陆生
11.
被子植物中,哪些器官的形态结构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A.根、茎、叶
B.叶、花、果实
C.花、果实、种子
D.花、叶、种子
12.
如图四种动物中,用肺呼吸的是(  )
A.B.C.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连线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