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李彬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将甲乙两装置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都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若干天后李彬得到了肉汤的保鲜方法。请问:

(1)李彬把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
(2)实验中的变量是 ,甲组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作用。
(3)用酒精灯加热是 消毒法。
(4)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里,若干天后肉汤仍新鲜。为什
么? 。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食品保存的方法有 、 等。

(1)李彬把肉汤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
(2)实验中的变量是 ,甲组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作用。
(3)用酒精灯加热是 消毒法。
(4)实验后李彬将乙装置的玻璃管取走,并放到冰箱里,若干天后肉汤仍新鲜。为什
么? 。
(5)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食品保存的方法有 、 等。
2.
下图是关节的剖面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1]和[2]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3] 。
(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4] 。
(3)[5]关节囊主要由 组织构成。
(4)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 ,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5)请写出你身体上任一关节的名称: 。

(1)[1]和[2]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3] 。
(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4] 。
(3)[5]关节囊主要由 组织构成。
(4)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 ,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5)请写出你身体上任一关节的名称: 。
3.
以下是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实验过程,请认真阅读、思考: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选填“高”或“低”)。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了新的 行为。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待小蝗虫那样吞吃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回答问题: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
(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行为。
(3)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高等动物的能力 (选填“高”或“低”)。
(4)实验⑥证明了蟾蜍在实验③④⑤中确实建立起了新的 行为。
2.连线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8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连线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