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36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2

1.选择题(共5题)

1.
下列句子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标点符号)
B.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永远的怀恋。(默写)
C.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游山西村》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文学常识)
D.姜老师对学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尤其能和学生一起研究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其他老师学习。(成语使用)
2.
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序井然(zhì) 深(suì)   撺(duō) 绊(jī)    阴(mái) 静(tián)
B.肆无忌(dàn)  哽(yè)   狭(ài)   热(zhì)  骨(biān) 意(qiè)
C.叱风云(zhà)  脑(suǐ)    谷(bǐ)  笑(shàn)  弱(léi)  战(lì)
D.当之无(kuì)    妒(jí)    澎(pài)   育(bǔ)   石(pán) 奋(kàng)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作者 儒尔·凡尔纳目睹了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搏斗, 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惊心动魄的场面。
B.《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孙悟空是斗战胜佛, 猪八戒是净坛使者,那么唐僧,沙和尚还有白龙马分别修成: 唐僧被封旃檀功德佛;沙和尚被封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白龙马被封天龙八部广力菩萨。
C.《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因为常年拉车,积劳成疾, 弯腰驼背,同行的车夫于是就取笑他,叫他“骆驼祥子”了。这就是主人公祥子名字的由来。
D.放肆的暴雨把我们的帐篷和鱼竿都刮到河里去了。 这个句子中 放肆的暴雨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帐篷和鱼竿是名词性并列短语;刮到河里是动补短语。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是否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将会影响将来事业的发展。
B.抗洪抢险期间,驻扎在我校的解放军,时刻严阵以待,基本全部都没有休息。
C.蚂蚁是一种过集体生活的昆虫,内部有严格的分工。
D.他主动要求参加保护野生动物,打击乱砍滥伐,监督环境安全。
5.
选出对《逢入京使》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A.第一句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B.“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颈联和尾联表明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难以自已。
D.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2.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支撑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小题1】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
【小题3】第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
【小题4】请结合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7.
阅读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开花的心

①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树。之所以说它与众不同。是因为它们不是像其他树木一样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而是在贫瘠的山峁上。每每有人看到它们,它们总是像一群长年累月没有人管教的孩子,杂乱无章地生长在一起。它们又瘦又矮,常常不足一米高,但是,它们仿佛从来没有被自己的长相负累,在绝壁上的乱石缝间,在其他任何植株都无法生长的地方,欣欣然怒放成一片茁壮的气象!

②春天到了,它们在干燥的东风里发出嫩绿的新芽,那样小小的叶片,简直让人担心会不会被一季的风沙所吞噬;夏天是风口最嚣张的季节,它们是那样的对自己不负责任,赤条条把自己站立在陡峭的岩壁上,因了夏天雨水泛滥,造成山体经常坍塌,所以,它们的根经常被大段大段的裸露在外面,像一团团鼓起的青筋。

③它们并不寂寞,因为,它们也像其他植株一样拥有开花的本领,这也许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是不可思议,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它们竟然奇迹般实现了!那些米粒大小的黄灿灿小花,在绿色的背景上,像是满天异常美丽的星斗。每当这时候,蜜蜂们也会翩然而至,这是最深情的探望,像是久别的情人一般。

④秋天来了,肆虐的狂风拽走了它们的衣衫叶子,可是,它们并没有伤心,因为,这样一来,恰恰露出了自己的果实。那是怎样的果实啊!尽管只有黄豆大小。却也像红彤彤的灯笼般挂满了枝头!

⑤它们大都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崖,这样的开花结果完全没有取悦他人的意思,它们圆溜溜的果实,通常在熟透之后,跟随着山口的厉风被摇落,它们一个个像跳伞运动员一样悄然滚下山坡,并在土里与杂草一起腐烂。这义举,多少让人想起狼牙山五壮士!

⑥然而,它们并不知道谁是壮士,或许,它们根本不知道狼牙山的所在。它们就那样在华北的山峁上自生自灭!一季又一季把自己的生命举向陡峭的悬崖,跟随着山口的劲风,飘扬成一面旗帜!绿色的旗帜!还时常有着黄星和红灯的装点,它们是最爱美的旗帜!

⑦它们甚至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只是因为它们的枝叶像红枣树,又有它那样的刺,并且结有红红的、酸酸的果实,所以,人们管它叫酸枣树。

⑧在美妙的大自然里,你可以看不到它,因为它们的身高;你一可以看到以后立即忘记它因为它们的长相;你也没有必要惦记它因为它们拥有倔强的灵魂

⑨但是,你却不可以看不起它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开花的心!因了这样一颗开花的心,再贫瘠的土壤也影响不了果实!

【小题1】细读第一段,说说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树一句中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里?
【小题2】第五段中“这样的开花结果完全没有取悦他人”,括号里的这样在文中的具体意思?(用文中原句回答)
【小题3】赏析下面语句

每当这时侯,蜜蜂们也会翩然而至,这是最深情的贪玩,像是久别的情人一样。一季又一季把自己的生命举向陡峭的悬崖,跟随着山口的劲风,飘扬成一面旗帜!

【小题4】指出本文的两个写作手法,结合文中的内容,分析其中一个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形。(从散文文体角度答题,想想《陋室铭》《爱莲说》《一颗小桃树》)
【小题5】下列对第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酸枣树在人迹罕至的山崖自生自灭却又高扬生命之美的大旗,作者意在用酸枣之“物”而言歌颂生命之高尚品质。
B.贴切新颖的比喻渗透了作者感情,如将酸枣树比作“绿色的旗帜”,是“最爱美的旗帜”,作者的赞美与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C.把“生命举向陡峭的悬崖……飘扬成一面旗帜”中的“举向”与“飘扬”,用词精当传神,极富动感,展示了生命顽强与魅力。
D.酸枣树蕴涵丰富,就像那“可远观不可亵玩”的莲,就像那“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那只鸟。
【小题6】本文标题为什么不用“酸枣树”,而用“开花的心”?

3.对比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焚猪见情》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注释)①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②句章:古地名  ③令:县令  ④邑:县,当地。

【小题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义。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
②遂反流逆上矣
③而积焚之
之服罪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
【小题3】用/线给句子划分节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小题4】甲乙两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到了石兽;张举用类推的理论找到了杀人真凶。通过这两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宝贵经验?用一句名言诠释也可以。

4.综合性学习(共1题)

9.
语文综和运用:这段文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城市化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