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焚猪见情》张举,吴人也,为句章令。邑有妻杀夫者,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夫家疑之,讼于官。妻不服。举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焚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因验尸,口果无灰也。鞠之服罪。

(注释)①吴:即吴地,今江苏苏州一带。②句章:古地名  ③令:县令  ④邑:县,当地。

【小题1】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字义。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沙为坎穴
②遂反流逆上矣
③而积焚之
之服罪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
【小题3】用/线给句子划分节奏。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小题4】甲乙两文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人生经历找到了石兽;张举用类推的理论找到了杀人真凶。通过这两个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宝贵经验?用一句名言诠释也可以。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22 12:5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