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357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8

1.选择题(共6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冷风吹得枯叶飘零,刚出门,他顿觉寒侵入骨毛骨悚然,下意识地捂紧了外套。
B. 禁毒大队在抓捕毒贩时遭开枪拒捕,现场民警开枪还击,场面惊心动魄。
C. 在车站,他见到了阔别多年的老战友,一时间激动得语无伦次
D. 一个人要实现梦想,就得脚踏实地行动起来,否则梦想会成为海市蜃楼,虚幻缥缈。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商(zhuó) 拖(dà)    如(pì) 泱泱不乐(yāng)
B. 约(qiè) 闲(xiá)   服(shì) 忍俊不(jìn)
C. 弱(léi) 热(chì)   俯(kàn) 忧心忡(chōng)
D. 持(jīn) 轮(guō)   望(ní) 气方刚(xuè)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生疏   垦切   拍摄   仙露琼桨
B. 遗撼   褪尽   颤抖   以身作责
C. 点缀   迟钝   遨游   千钧重负
D. 涉足   猥锁   凛洌   姗姗来迟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叙利亚大马士革郊区遭到导弹袭击至少一个半小时左右。
B. 青少年正是长身体,对各种营养需求最多的阶段。
C. 通过和父母一番深入的交谈,使他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D. 一座城市,市民的环保素养的高低,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5.
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一般情况下,文字色彩都会选择可读性较高的黑色或白色,
②通过降低写真的对比度,从而提高文字的可读性,
③但有时面对某些写真,黑色或白色的文字色无法提高可读性。
④这种方法叫做“写真半调处理法”。
⑤当文字要素出现在写真上时,文字色不做任何变化,
A. ①②④⑤③   B. ⑤②①③④
C. ⑤④②①③    D. ①③⑤②④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孝悌,是中国传统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它是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梯,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舍妹”,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小儿”等。
C. 古人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类“笑纳”“劳驾”等,谦辞类“薄面”“拙见”“寒舍”“敝人”等。
D. 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很有礼貌,初次见面说“久违”,好久不见说“久仰”,称人爱护说“垂爱”。

2.诗歌鉴赏(共1题)

7.

天 台

牟 融

碧溪流水泛桃花,树绕天合迥不赊

洞里无尘通客境,人间有路入仙家。

鸡鸣犬吠三山近,草静云和一径斜。

此地不知何处去,暂留琼珮卧烟霞

(注)①迥:远。②赊:长远。③烟霞:既指云气,也指山水胜景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起笔写景,诗人借碧溪、流水、桃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流水落花的暮春图景,流露出对春光流逝的感伤无奈之情。
B. 首联的“绕”字描画出天台绿树林茂的静态美,用词准确而传神,给天台增添了几许仙气。
C. 颔联的“无尘”“仙家”都是道教中的话语,含有求仙之意,流露出诗人有了归隐山林的心迹
D. 颈联以动衬静,鸡鸣犬吠之声相闻,草静云和之景突显,写出了一派闲适自得的乡野风光。
E. 此诗情韵悠长,意境飘忽,笔触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却让人感受到幽美的意境。
【小题2】尾联中的“卧”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3.现代文阅读(共1题)

8.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陈柏清

①中考前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九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回到家他给我加个小灶,无外乎煮碗肉粥、炒个鸡蛋。那天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他说好吧。我去洗漱的当儿,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然后又去厨房端汤。我接过汤碗的时候,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汤碗落地上了,他蹬眼看着我,有点生气地说:“你这孩子!”我手正痛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对,你还有理了!”爸爸一边擦着地板上的汤,一边说道。我最受不了被爸爸妈妈责备,也不看看我的手都烫红了,一气之下把筷子拍在桌上,站起来气呼呼地说:“我不吃,行了吧!”然后回房间,“砰”的声关上了门。我听见身后爸爸说:“对,你就知道关门,面条不用你吃了。”然后我一边委屈掉眼泪,一边听见爸爸很大声地在客厅里吃面条。我想我又要好几天不和他说话了。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有些生气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第二天,一开房门,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我似乎看到他脸上的焦急,我有些内疚,停下了脚步。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看见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举起手说:“我真想扇你一巴掌!”我刚一转身刚才的眼泪又吞回去了。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不满地想:“爱咋好咋好。”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我忧伤自卑地蜷在家里,昏昏暗暗,浑浑噩噩。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颇色。

(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情感态度
“我”不小心打翻了汤被责备。  


恐惧、生气
放学后,我躲开父亲后又被撞见挨骂。
内疚、不满
③   
忧伤、自卑
“我”知父亲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

 
【小题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三段画线句子。
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与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通过叙述“我”成长阶段中的几件事,表现了“我”在父爱的感召下,终于理解了父亲,彻底告别隔膜的过程。
B. 第②段“如释重负”,主要写出了父亲由接不到女儿的紧张心情到知道女儿回到家,发现女儿有了能独立自主回家的能力而欣慰轻松的心理。
C. 第④段描写父亲找“我”运用了“赶”“跑”“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不到女儿的急切不安和对女儿故意躲避的愤怒,突显出父爱的真挚
D. 第⑦段“昏昏暗暗”一词既写出了“我”封闭在家环境的昏暗,又烘托出了“我”毕业后找不着工作又没理由拒绝父亲的失意暗淡的心理。
E. 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是爱恨交织的,父亲为“我”做面接“我”放学都是爱,而在爱中他无端批评“我”,还在“我”失意时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这些也让“我”对他怀着恨。
【小题4】文章的标题有何作用?生活中我们也许和作者一样正经历着和父母亲之间的各种斗争,请结合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父(母)子之战”的理解。

(链接材料)主持人马丁在他的演讲《父子之战》中说:小时候,我爸对我深深地不认同,从小带给我深深的挫败感,这种失败感会转化为深深的逆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长大了他老了,他小时候习惯性地否定我,现在我也习惯性地否定他。每次这种时侯,我内心都会有一种报复的快感,这种感觉特别爽。而当我爸走了,这场父子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我发现没有赢家但是有很多遗憾。

4.名著阅读(共1题)

9.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_)
A.作者在《海底两万里》中想象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中任意穿梭,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B.尼摩船长是一个善良的人,看到朋友死去时会痛心落泪,在撞沉了一艘船后,看着甲板上拼命求生的人们会痛哭流涕。他也是慷慨的人,会把满满一袋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
C.《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且算半个。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引人人胜,它将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题目。
印度半岛南端的锡兰岛在面前了。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他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时,A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
这段文字选自法国著名探险小说家 __________ 的《海底两万里》,选文描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节)。文中,A是___________。

5.课外阅读(共1题)

10.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③椁(guǒ)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布帛尽则无以蔽/岂能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 材木尽无以为守备/有龙灵(《陋室铭》)
C. 于乃下令曰/斯陋室《室》
D. 人何为之也/而两狼之并驱如(《狼》)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桓公患
A.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B. 何陋有(《陋室铭》)
C.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当求于上流(《河中石兽》)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小题4】简要概括桓公的形象特点,说说短文给你的启示。

6.综合性学习(共2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态水结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点燃的酒精炉上,温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实验结束了,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拥有大地;炽热的人生就像水蒸气,不仅拥有大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2.
综合性学习。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今天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感受语文世界的奇妙。
(1)(活动设计)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
示例:举办“爱语文,爱生活”的主题班会
(2)(巧对对联)
上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下联:画亦精,字亦精,     
(3)(明辨是非)
在街头巷尾、荧屏报刊中常会出现“错别字”,如:默默无蚊(蚊香广告)、食全食美(饭店广告)。请就部分商家随意改动成语制作广告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6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