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廊下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35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句子默写(共1题)

1.
(1)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_。 (《雪梅》)
(2)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3)其他祖父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生借书说》)
(4)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尘暗旧貂裘”用了_____(人名)想立功封侯,却只落得一场梦幻的典故。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年”两句再现了词人早年满怀豪情壮志慷慨从戎的情景。
B. “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的遗憾。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痛苦与不甘。
D. “此生”三句表明词人决意淡出政治,隐居沧洲终老此生。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也谈“正能量”

①不知何时起,正能量这个词就悄然流行开来了,仿佛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北京青年》,也正是缘于充满现实主义的正能量色彩和取向,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今天,我也想谈谈“正能量”。

②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③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染,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A)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睿智,享受人生;他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chàng。

④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较强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这般。在他们的眼中,常看到的是“负面”的东西,(B)他们永远在抱怨,在指责,在发泄。对于这样的人,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身上的“负能量”。面对这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领他们。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⑤其实,人们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C)我们会觉得自己那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无须沉湎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D)你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多积蓄点正能量,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

⑥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文章有改动)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惆chàng ______
【小题2】根据文意,关联词“因此”不能放在文中  处。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小题3】阅读第②至⑤段,理清论述思路,完成下面的图表。
段落
论述内容
论证结构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
正能量让我们生活得更充实、美好。
 
【小题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从全文看,第⑥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句子表现出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 )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妈妈是老虎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上了初中,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着。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⑪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⑫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⑬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小题1】第⑬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2】从全文看,“我”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小题3】梳理“我”对妈妈印象的变化过程,然后说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1)变化过程: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① )→ (② ) →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③ )
(2)意图 :  。

4.课外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桑维翰其人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屡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不取。或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作《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注)①鉴:镜子。 ②公辅: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乃《日出扶桑赋》以见志(_________)  (2) 砚穿则(_________)
【小题2】画线句“或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翻译正确的一项(   )
A. 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
B. 主司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
C. 主司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跟从他人寻找官职。
D. 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跟从他人寻找官职。
【小题3】从文中看,桑维翰“屡举进士”不中的原因是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下列不符合桑维翰性格特征的一项是(   )
A. 自信开朗 B. 诙谐幽默 C. 谦虚自卑 D. 执著坚毅。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小题1】本文是_____代文学家郑燮的作品,出自《_______》(书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读《易》至韦编三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 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也必须勤奋苦读。
C. 作者认为《史记》中最值得“反复诵观”的只有《项羽本纪》。
D. 作者反对“过目成诵”和“无所不诵”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5.综合性学习(共1题)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失眠是指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主观体验。表现为入睡困难(大于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觉醒大于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时间减少(小于6小时)、日间功能障碍等。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两大类。2002年全球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一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2006年京沪广等六大城市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57%;2017年京沪广等大城市成年人失眠发生率持续升高,可以说半数国人都失眠。

【小题1】活动一:走近失眠
以上材料,从以下四方面介绍了失眠:(1)失眠的定义;(2)___;(3)___;(4)___。
【小题2】活动二:走近古人
古代诗人也有失眠现象,下列诗句不能表现诗人失眠的一项是(    )
A.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B.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外阅读:(2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