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郓城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35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0

1.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mǎo)   悔(qiàn)   负(gū)   踉跄跄(liàng)
B. 约(qiè)   持(jīn)   吞(shì)   海市楼(shèn)
C. 及(chù)   酒(niàng)   灵(xī)   忧心忡(chōng)
D. 露宿(sù)   立(chù)   那(chà)   惊心动(pò)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恳切   幼稚   忧郁   天崖海角
B. 竹篾   颤抖   延绵   精疲力竭
C. 修葺   嫌弃   漫步   跃武扬威
D. 躬行   缈小   闲暇   如释重负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B. 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同学有的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笑得前俯后仰,有的笑得流出眼泪,老师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至,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我市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D. 古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没有止境,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耻下问,不断地吸收知识,方能获得成功。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结构助词“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例如:“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中的“得”,就是这种用法。
B. 从短语的类型角度分析,“说和做”、“最苦与最乐”是并列短语:“最后一课”、“驿路梨花”是偏正短语:“孙权劝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主谓短语。
C.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实际成书时间当在战国中期,是记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儒家经典之一。《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 欧阳修,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王安石,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上三位,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2.诗歌鉴赏(共1题)

5.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小题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花颜月貌,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狂草:书法术语。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
【小题1】外形弯曲、古老,这是一棵独立的藤,请简要概括古藤的内在特点。
【小题2】作者对古藤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敬慕——________——景仰
【小题3】本文由藤及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能买一斤新茶吗

刘明

①“叔叔,能买一斤新茶吗?刚上市的新茶,很便宜呢。”

②耳旁忽然传来一声脆嫩的声音。我抬起头,只见办公室的门边倚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小姑娘穿着一件花格子粗布衣裳,红润的脸蛋,额前的刘海贴在脑门上,肩膀上挎着一个帆布包,包里面装得鼓鼓霰囊的。小女孩的眼睛里流露出怯怯的神色望着我。

③我这才想起,又到了新茶上市的季节。办公室有人不耐烦地发出驱逐声:“去、去!这里又不是农贸市场,怎么跑到这里来卖茶叶了?

④小姑娘听到有人对她发出呵斥声,像受惊的小鹿,脸上越发露出胆怯的神色,她将目光再次投向我,那目光有一种哀求、企盼。

看着那目光、我心里微微一颤,不禁涌出一丝柔软。我向她点点头,笑道:“进来吧,让我看看你的新茶怎么样。”

⑥小姑娘听见了,脸上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脆脆地应了声,就走了进来。小姑娘走到我身边,将她肩上的帆布包放在了地上,弯下腰,拉开帆布包的拉链,从里面拿出一小袋茶叶喜悦地说:“叔叔,这是清明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翠嫩又清香,喝上一口新茶,不仅余香绵绵,神清气爽,而且还具有养颜润肺、延年益寿的功效呢。”

⑦我笑道:“小姑娘,听你这么一说,这新茶的好处可真多啊。”

⑧小姑娘腼腆一笑道:“茶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我们山里人都爱喝茶,我3岁就开始喝茶了。”

⑨我打趣道:“哦,没想到,你年龄不大,茶龄还挺长呢,这新茶是哪里的?”

⑩小姑娘嫣然一笑道:“这是黄山毛峰,我和妈妈从自家茶山上采的,都是刚刚发出的小嫩芽,满山的茶叶,我们采了几天,烘焙后,也只有这一帆布包。”小姑娘的语气里有一种欣喜,又有一种遗憾。

⑪我笑道:“你这么一点儿大,也会采茶吗?”

⑫小姑娘骄傲地回答道:“会呢,我六七岁就跟着妈妈上山,妈妈手把手地教我采茶。”

⑬小姑娘边说边比画着,好像又在山上采茶的样子

⑭小姑娘的一番描述,将办公室其它几个人的目光也吸引了过来,就连刚才向她呵斥的那个女同志,也笑吟吟地往这边看着。

⑮小姑娘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只茶杯,茶杯里泡的是一杯碧绿新茶,小姑娘说:“叔叔,您看,这就是我这袋子里的新茶,是不是鲜嫩的茶尖?”

⑯我接过杯子,举在眼前仔细观赏着,只见这杯里的茶叶,个个晶莹剔透,它们在杯中上下滚动着,好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忽然好奇地问:“小姑娘,你怎么不上学,出来卖茶叶?”

⑰小姑娘兴奋地说:“我向老师请了两天假,耽误不了课程的。我将家里的新茶卖了,下学期我和妹妹上学的费用就有着落了。我想,如果拿到城里那些办公的地方去卖,肯定会卖得快,那些上班的人一定有很多人没时间上街去买茶。您看,我的车票都买好了,下午两点的长途汽车。”

⑱小姑娘说完,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张车票给我看。我夸赞道:“你年纪不大,做生意还挺精明的呢。你看,说了半天,还没问你这新茶多少钱一斤呢。

⑲小姑娘说:“自己家的茶叶,自产自销,没有中间环节,只要20元钱一斤。”小姑娘话音刚落,办公室几位同志立刻围了上来,她们每个人从帆布包里拿了一两袋,眨眼间,帆布包里就空了,一位“老茶客”一把将小姑娘手里的那袋茶叶也抢了过去。

⑳小姑娘刚才还笑吟吟的脸蛋,眨眼,眼圈就红了,她说:“你们将我的茶叶都买了,这位叔叔就没了,给我留一袋吧!”

㉑可是,办公室的人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一袋给她,有人打趣说:“谁让你不多带点?”

㉒小姑娘说:“家里只有这么多了”小姑娘又对我安慰道:“叔叔,您不用急,等明年新茶上市了,我一定给您准备一斤最好的新茶。”

㉓我笑道:“你能将茶叶卖了,我很高兴。把钱装好了,快到车站去吧!”小姑娘喜颠颠地“哎”了一声,走出办公室。忽然,她又回过头来,满面春风地说:“叔叔,是您让我看到了城里人一颗善良的心,家里的人听了我的故事,一定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㉔看着那消失的背影,恍惚间,我仿佛看到小姑娘眺望着屋前满山绿油油的茶树,眸子里闪现着一片憧憬的神色……

(选自《少年月刊》,有删改)

【小题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2】从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3】第⑩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小姑娘为什么“欣喜”?又为什么“遗憾”?
【小题4】办公室里的人由最初赶小姑娘走,到最后争着买她的茶叶,有哪些原因?(至少答出三点)

4.课内阅读(共1题)

8.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桌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当之于上流   求(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转不   已(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溯流逆上矣   遂(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其一   但(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与“其反激之力”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 至石之半 C. 一老河兵闻之 D. 何陋之有
【小题3】用“//”标划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B.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C.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D.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小题5】为什么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5.课外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纪昀妙对乾隆

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每出,至值庐,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又短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因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释?”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悦。

(注释)①纪文达:纪晓岚死后谥号文达,人称文达公。②入值南书房:在宫内南书房当值。③值庐:值班的书房。④仓皇:急忙。⑤短视:近视。⑥说:解释。
【小题1】翻译下面的句子。
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
【小题2】纪昀出言无礼,高宗为什么没有责怪他?

6.情景默写(共1题)

10.
按要求默写。
(1)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琴棋书画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诗文中常有体现,请写出赵师秀《约客》中含有“棋”字的相连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杨绛,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她一生简朴,家中不装修,一直是水泥地面,白灰墙壁;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捐资助学,不求回报。这令我们不禁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1.
综合性学习
班内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11岁女孩覃可欣的妈妈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遗憾的是,与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败了。这时候,小可欣站了出来,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妈妈。小可欣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84斤,为了顺利移植,她5个月增重18斤。之后,覃可欣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4天时间,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个小时,但坚强的小可欣从没叫过一次苦。

(1)请把材料一的内容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材料二: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奶奶迂腐。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2)我对小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情景默写:(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