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偏大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017-2018学年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尖子生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986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

1.综合题(共2题)

1.
幽门螺杆菌(图1)是生存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各区域内的螺旋形细菌.人体的胃液中(图2)含有大量盐酸,呈强酸性(pH约为1.5﹣3.5),具有强腐蚀性.这样的强酸对胃内表面的细胞也有很大的伤害,然而,胃内表面黏膜层中的黏液细胞可以分泌出一种黏液,使其表面始终保持弱酸性(pH约为6﹣7),从而保证胃不会被腐蚀.幽门螺杆菌可以钻透黏液,附着生活在靠近胃黏膜层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幽门螺杆菌的外部形态,它属于_____菌.
(2)幽门螺杆菌进入胃以后,借助自身的_____运动到胃壁的_____表面,以_____(选填“腐生”、“寄生”或“共生”)的方式生活.
(3)小然同学设计了体外培养幽门螺杆菌的方案,步骤如下:
A.配制培养基;
B.用盐酸溶液将培养基的pH值调至2,使其呈强酸性;
C.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并灭菌;
D.待培养基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幽门螺杆菌;
E.将培养皿放在密封罐内,向罐内充入混合气体(其中氧气5%,二氧化碳10%);
F.将培养装置放在恒温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
①他的方案中,_____项是错误的,应更正为_____.
②E项是培养幽门螺杆菌所必需的,其气体含量与空气(氧气21%,二氧化碳0.03%)不同,请你解释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
(4)为了寻找患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人对慢性胃炎发病率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表所示.
年龄(岁)
慢性胃炎
发病率(%)
幽门螺杆菌
感染率(%)
0﹣9
5
2
18﹣25
15
18
26﹣35
29
30
36﹣45
38
46
46﹣55
49
59
>55
63
55
 
①记录表中“慢性胃炎发病率”数据已通过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如图3,请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应数据,也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直接在上图中画出,并标注图例。)
②比较两条数据线,你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发病的关系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糯米是家庭酿酒的主要原料.为什么不采用普通米做酿酒原料呢?小余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小余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取2支试管分别贴上1、2号标签,分别加入普
通米饭和糯米饭(每份米饭均切成两小块),各实验变量及10分钟后淀粉分解情况见下表
试管编号
等质量的米饭种类
唾液
振荡后保温
是否搅拌
加入碘液
结果
1
普通米饭
2毫升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充分搅拌
2滴
不变蓝
2
糯米饭
变蓝
 
(1)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2)本实验除了采取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外,还采用了哪种实验方法?_____;
(3)通过本实验探究,小余得出了采用糯米酿酒的原因是_____;
(4)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小余取用不同质量的米饭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发现1、2 号试管都变蓝,造成两次实验结论不符的可能原因是本次实验中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