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287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3

1.综合题(共4题)

1.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影响的因素,设计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同物质,投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同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的现象。请分折回答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
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
(2)装置①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_____
(4)在家庭酿酒中,经过浸泡、煮熟、冷却后的糯米与酒曲混匀后放入容器后,需要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置于温暖的地方
①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_____
②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的目的是_____
2.
如图是部分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看,A不同于B、C、D三种微生物的是_____;B与C的区别是_____。
(2)从繁殖上看,B、C、D都能通过_____繁殖后代;E繁殖必需从_____中吸取营养物质。
(3)从营养方式上看,上述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_____。
(4)从分类上看,如果将上述微生物分成两类,你认为分类的依据是_____。
(5)从用途上看,图中[]_____能产生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3.
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请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某同学患有扁桃体炎,根据如图1两种药的说明书,你给他推荐的是_____,其主要理由是_____。
(2)某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B部位受伤出血,若流出的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则止血的最佳位置是_____处;如果血液呈暗红色缓慢而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则需从_____处止血,原因是_____。
(3)图3示张三和李四同学对心脏骤停的病人实施急救的图示。该技术称为心肺复苏,包括_____和_____两个过程,假如该二人在抢救过程中,如果你在旁边,你应该如何帮助。_____。
4.
请根据下面有关艾滋病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感染艾滋病病毒2﹣6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H1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乳汁、伤口流出液中也含有HV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病毒(HV)属于_____,艾滋病患者属于_____。
(2)患者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是患者自身对抗艾滋病病毒而产生的_____免疫。
(3)目前没有可临床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因此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只能从_____方面入手。
(4)图中,除_____行为外,其余都可能传播艾滋病。

2.单选题(共11题)

5.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进行分裂生殖B.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都是单细胞生物D.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6.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B.每个细菌都能独立生活
C.细菌和真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一样,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
长期存放变质的玉米、大豆等谷物中会产生黄曲霉,黄曲霉分泌出的黄曲霉素就存在于这些“不良”食品中,有关黄曲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构成该菌落的黄曲霉是一种真菌
B.菌落较大,呈绒毛状
C.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D.黄曲霉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8.
下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A处可能是细菌或真菌的个体D.B处可能是由一种霉菌形成的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养狗,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专家提醒,如果被狗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传染病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属于病原体,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狗属于传染源
B.狂犬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里,可在多种动物间传播
C.从免疫角度看,人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由此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将患有狂犬病的狗杀死、深埋,这一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10.
下列有关免疫和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而且人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B.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移植外来器官时,被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D.接种疫苗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的角度分析,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1.
常言说:是药三分毒。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
B.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C.上一次未用完的药,下次患病时可以接着吃
D.非处方药也不可以随意吃
12.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
B.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抗体消灭抗原
13.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荣获诺贝尔奖。从预防传染病来看,对疟疾患者及时治疗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14.
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病三个基本环节中传染源的是(  )
A.携带有病菌的苍蝇
B.结膜炎患者用过的毛巾
C.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D.已完全康复的非典患者
15.
小明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分别属于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

3.选择题(共2题)

16.语法填空

    I'm Kate, and my sister{#blank#}1{#/blank#}(be) Gina. I'm tidy, but Gina{#blank#}2{#/blank#}(be not). In our room, my books and tapes{#blank#}3{#/blank#}(be) in the bookcase. My {#blank#}4{#/blank#}(key) are in my schoolbag. I {#blank#}5{#/blank#} (have) a clock. It's on the desk. {#blank#}6{#/blank#}(Gina) books are everywhere ----on{#blank#}7{#/blank#}(she) bed, 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 The white model plane is{#blank#}8{#/blank#}(she). It's under the desk. “Where are my keys? Where're my {#blank#}9{#/blank#}(ruler)? Where's my schoolbag?” Gina always {#blank#}10{#/blank#}(ask).

17.语法填空

    I'm Kate, and my sister{#blank#}1{#/blank#}(be) Gina. I'm tidy, but Gina{#blank#}2{#/blank#}(be not). In our room, my books and tapes{#blank#}3{#/blank#}(be) in the bookcase. My {#blank#}4{#/blank#}(key) are in my schoolbag. I {#blank#}5{#/blank#} (have) a clock. It's on the desk. {#blank#}6{#/blank#}(Gina) books are everywhere ----on{#blank#}7{#/blank#}(she) bed, on the sofa and under the chair. The white model plane is{#blank#}8{#/blank#}(she). It's under the desk. “Where are my keys? Where're my {#blank#}9{#/blank#}(ruler)? Where's my schoolbag?” Gina always {#blank#}10{#/blank#}(as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