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种子萌发需要能量,主要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得,这个过程需要淀粉酶等参与。小科为研究重金属汞离子(Hg2+)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将一堆小麦种子随机分为7组,分别用含Hg2+浓度为0.1、0.2、0.3、0.4、0.5、0.6、0.7mmol/L的水溶液培养,每组7天后测定有关的实验数据,重复做3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注:毫摩尔每升(mmol/L)是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一种单位。
(1)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应增加一组实验,增加的一组实验应怎样设计?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在不同Hg2+浓度影响下,应测定小麦种子的_____的变化。
(3)分析图2,简要描述随着Hg2+浓度升高,淀粉酶活性的变化:_____。

注:毫摩尔每升(mmol/L)是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一种单位。
(1)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应增加一组实验,增加的一组实验应怎样设计?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在不同Hg2+浓度影响下,应测定小麦种子的_____的变化。
(3)分析图2,简要描述随着Hg2+浓度升高,淀粉酶活性的变化:_____。
2.
十九世纪末,一位年轻的学生发明了DDT(俗称“滴滴涕”)。到了1938年,化学家发现DDT可用于杀灭害虫,具有高效、低毒和不易分解的特点。低浓度的DDT可迅速地杀死蚊子等传播疟疾疾病的昆虫,而对鸟类、鱼类和人类无毒害作用,“二战”后曾广泛地应用于防治疟疾,被广大发展中国家贫苦人民誉为“希望的灯塔”。1962年,美国环境学家雷切尔通过4年的考察,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科学例证,发现DDT不仅能杀死害虫,也能杀死害虫的天敌,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大量DDT能使鸟壳变薄导致幼鸟死亡,高浓度的DDT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或致癌。目前,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一百多个国家全面禁止使用DDT。
(1)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上看,杀灭蚊子这种措施属于_____。
(2)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_____,如果被改变可能会导致遗传病。
(3)试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人们使用低浓度DDT灭蚊,为什么也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__。
(1)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上看,杀灭蚊子这种措施属于_____。
(2)人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_____,如果被改变可能会导致遗传病。
(3)试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人们使用低浓度DDT灭蚊,为什么也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__。
2.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