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植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__。
(2)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蛙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_。
(3)如果在农作物上喷洒某些难以分解的杀虫剂,体内杀虫剂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
(4)调查中发现,蛙的数量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当地不少农民捕蛙出售。捕蛙会使蛙的数量减少,由于______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农作物会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减产。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的植物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__。
(2)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蛙与昆虫的关系属于___。
(3)如果在农作物上喷洒某些难以分解的杀虫剂,体内杀虫剂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
(4)调查中发现,蛙的数量逐年减少,原因之一是当地不少农民捕蛙出售。捕蛙会使蛙的数量减少,由于______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农作物会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减产。
2.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炭疽病时,利用绵羊做了一次著名的实验,方法见表格。
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______,获得了_____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选填“甲组”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_。
分组 | 第一次处理 | 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绵羊 | 注射脱毒病菌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病菌 | 无病症 |
乙组绵羊 | 不注射任何病菌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病菌 | 有病症 |
分析问题并作出回答:
(1)甲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没有发病是因为在低毒疫苗的刺激下产生了______,获得了______。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______(选填“甲组”或“乙组”)。
(4)为了防止炭疽病危害人群或家畜,每个国家都在流行爆发期对可疑进口物品进行例行的病毒学检疫,采取这一措施是属于_。
2.单选题- (共6题)
3.
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雾霾天气人们带上口罩,主要是防止病菌进入人体 |
B.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主要是防止乳酸菌进入 |
C.治理后的嘉陵江河水变得更清澈了,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D.护士给病人输液时一定要从静脉输入,依据的是静脉将身体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 |
4.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B.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 |
D.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
5.
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 |
B.细菌和真菌的个体都十分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
C.细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真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
D.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
6.
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既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 |
B.某些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可以杀死和抑制某些致病细菌 |
C.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
D.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 |
7.
豚鼠的毛色黑色和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A、a控制),如图表示一对黑色雌雄豚鼠交配产下后代遗传图,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豚鼠的毛色性状看棕色为显性 |
B.子代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一定与亲代雄鼠相同 |
C.亲本黑色豚鼠的基因组成雌鼠为AA,雄鼠为Aa |
D.这对黑色的雌雄鼠如果再次交配,产下后代为棕色的概率是25% |
3.填空题- (共2题)
9.
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3号试管中不搅拌。(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两组作对照。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5一10分钟后取出,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两组作对照。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的作用。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在37℃左右的温水中,5一10分钟后取出,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