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做了如下三组实验:
取相同的玻璃缸3只分成A、B、C三组,各放入清水200ml、少量的水草和10只大小相同的蝌蚪,每天同时喂食并作观察和记录。
A组:破坏蝌蚪的甲状腺;现象是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
B组:破坏蝌蚪的甲状腺,然后在饲养蝌蚪的水缸中放人甲状腺激素;现象是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了成蛙。
C组:蝌蚪不作处理,在饲养蝌蚪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现象蝌蚪提前变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中A组和B组能形成一组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
(2)上述A组和B组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它的合成需要含_____的无机盐参与。
(3)上述实验选用10只大小相同的蝌蚪而不是1只蝌蚪来做实验,其原因是_____。
取相同的玻璃缸3只分成A、B、C三组,各放入清水200ml、少量的水草和10只大小相同的蝌蚪,每天同时喂食并作观察和记录。
A组:破坏蝌蚪的甲状腺;现象是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
B组:破坏蝌蚪的甲状腺,然后在饲养蝌蚪的水缸中放人甲状腺激素;现象是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成了成蛙。
C组:蝌蚪不作处理,在饲养蝌蚪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现象蝌蚪提前变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中A组和B组能形成一组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
(2)上述A组和B组实验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的生理功能是_____,它的合成需要含_____的无机盐参与。
(3)上述实验选用10只大小相同的蝌蚪而不是1只蝌蚪来做实验,其原因是_____。
2.
我市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慢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人_____,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1号和2号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_____;除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外,人体消化液中_____也含有淀粉酶。
(4)上述1.2.3号实验均要进行37℃水浴保温10分钟,这是因为酶的消化作用受到_____的影响。
试管编号 | 1 | 2 | 3 |
馒头碎屑或块 | 馒头碎屑适量 | 馒头碎屑适量 | 馒头块适量 |
唾液有无 | 2ml唾液 | A | 2ml唾液 |
是否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充分搅拌 |
保温 | 37℃水浴保温10分钟 | ||
加入碘液 | 2滴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慢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人_____,与1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1号和2号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_____;除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外,人体消化液中_____也含有淀粉酶。
(4)上述1.2.3号实验均要进行37℃水浴保温10分钟,这是因为酶的消化作用受到_____的影响。
3.
为“沐浴”森林里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斑斓和虫鸣鸟语,某校学生到泸州某地森林生态系统开展活动,同时调查到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关系如图:

(1)外界色彩信号进入眼睛依次通过角膜→瞳孔→_____→玻璃体,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
(2)外界虫鸣、鸟语信号传递到耳朵最终形成听觉需要位于_____的听觉感受器兴奋,再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3)图示中的食物链一共有_____条;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
(4)如果大量捕蛇,青蛙和鸟在一定时间内会_____(选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1)外界色彩信号进入眼睛依次通过角膜→瞳孔→_____→玻璃体,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
(2)外界虫鸣、鸟语信号传递到耳朵最终形成听觉需要位于_____的听觉感受器兴奋,再经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3)图示中的食物链一共有_____条;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
(4)如果大量捕蛇,青蛙和鸟在一定时间内会_____(选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2.单选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