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3题)
1.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实验结论):(1)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评价)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A.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2.
下图1是有关分子性质的改进实验:操作:在滤纸条上每隔2厘米处滴一滴无色酚酞试液,将滤纸条放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用_____吸取浓氨水,将它滴在棉花上现象:_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
反思: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反思: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5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止水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下同);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
②按图Ⅱ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a、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5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d、点燃酒精灯.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③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2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1)按图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止水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___(填“偏小”、“偏大”或“不变”,下同);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
(2)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
②按图Ⅱ实验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a、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5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d、点燃酒精灯.e、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
③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2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2.单选题- (共8题)
8.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C.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9.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
D.该装置可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 |
3.填空题- (共1题)
1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下列现象请将物质的名称写在空格内。
(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它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2)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3)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_____而变质;还有一些商品若薯片、蛋糕等在包装时则充入_____以延长保质期。
(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它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
(2)夏天盛放冰镇啤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3)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氧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_____而变质;还有一些商品若薯片、蛋糕等在包装时则充入_____以延长保质期。
4.实验题- (共1题)
13.
(一)气体制取: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制取装置的组合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常温下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应选___,若用右图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____端(填“a”或“b”)导入。
(5)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___________
①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含氧物质的分解来达到目的 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二)氧气性质的验证

(1)图1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剧烈燃烧,________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该实验使用的氧气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一方面是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二是因为________。
(2)图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依据小资料判断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制取装置的组合为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粒(固体)和稀硫酸(液体)常温下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应选___,若用右图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____端(填“a”或“b”)导入。
(5)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主要共同点有___________
①采用MnO2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都不需加热
③都利用含氧物质的分解来达到目的 ④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
A. ①③ | B. ③④ | C. ①② | D. ②④ |

(1)图1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到剧烈燃烧,________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该实验使用的氧气适宜用排水法收集,一方面是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二是因为________。
(2)图2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依据小资料判断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